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宪法保卫局否认“三万在德中国人有间谍嫌疑”

2010年1月21日

虽然关于谷歌遭到黑客攻击并威胁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在过去几天里闹得沸沸扬扬,但是来自中国的间谍行动并非仅仅涉及谷歌公司一家。因特网的发达给获取秘密数据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而受害者往往并不能发现自己的信息被窃取了。不久前,一些中国媒体报道称,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指责在德的3万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为中国情报机构从事收集情报的活动。而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则否认了以上说法。

中国留学生是在德外国学生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图像来源: DW

在经济界,各种各样的间谍行为几乎无处不在--而这也成为媒体最喜欢炒作的话题。德国知名财经类报纸《商报》上周五报道称,德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中国的经济间谍的巨大威胁。该报援引了德国安全机构的相关信息。这一令人震惊的报道文章引起了中国官方报纸《环球时报》的回击。该报发表文章指出,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指责在德国的三万名中国留学生、学者和教授是"躲在暗处的间谍"。

事实是:德国企业的确面临着来自中国的经济间谍的巨大威胁,但是没有任何一家德国政府机构将在德国学习生活的三万名学生和知识分子全部置于间谍嫌疑之下。还有德国媒体报道指出,中国的情报机构招募一些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学者和技术工作人员从事业余的情报收集工作,也就是所谓的"非专业情报人员"。

对于这一指责,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的一名发言人表示:"中国留学生是在德外国学生中人数最多的群体。此外,还有众多的中国学者、实习生在德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工作。在所谓的'非专业情报人员'中有一些人感觉自己有义务为自己的国家和情报机构服务,而情报机构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一心理。但是,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这并不代表着对所有的三万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都存在着普遍的间谍嫌疑。"

目前在德国生活着大约八万名中国公民,其中有大约三万人是学生、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都跟中国的情报机构有联系吗?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猜测,根据专业和素质的不同,中国的情报机构仅仅选择和个别高水平的专业人员联系。而究竟有多少这样的所谓"非专业情报人员"在为中国情报机构工作,德国的相关机构不能、也不愿意提供具体数字。

关于中国业余间谍的报道在德国媒体中出现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去年12月底,德国《明镜周刊》发表了一篇容易引起误解的报道,指出在德的三万名中国学生、学者和技术人员都是潜在的业余间谍。《商报》则报道称,据估计德国的工业间谍活动中60%都与中国人有关。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认为这些数字和说法缺乏根据。

"经济间谍"这个概念仅仅包括直接由国家指挥或支持的间谍行为,也就是说某一个国家的情报机构对他国经济领域内的企业、研究机构和行政机构进行信息窃取等活动。而私人公司非法获取竞争对手企业的技术或产品信息并不属于这个范畴,而只能算作是工业间谍或是竞争性间谍行为。

至于经济间谍究竟给德国造成了多大损失,并没有可靠的数据。专家估计这一数额相当之高。许多公司出于对企业形象的担心,对自己遭受的间谍攻击矢口不提。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许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信息被窃取了。联邦信息技术安全局新闻发言人马蒂亚斯·盖尔特纳解释道,这是因为通过互联网窃取信息的电子间谍技术越来越高超了:"通过电子技术进行间谍活动是一个总体的发展趋势,不管是通过互联网,还是通过有害程序的渗入。在过去几年里,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这当然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企业所有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关系。"

根据联邦宪法保卫局2008年度报告,在经济间谍领域,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情报人员尤其活跃。这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关:国有企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例较高,国家因此较多地涉足情报收集工作。与通过正常渠道花钱去购买技术相比,通过情报部门来窃取技术信息的成本显然要低得多。

作者:Christoph Ricking/雨涵

责编:叶宣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