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不惜代价遏制中国的美国

2022年11月26日

《商报》刊评指出,为了孤立中国,美国不惜得罪欧洲盟友,这一点必须引起欧盟重视。《标准报》的客席评论则认为,美国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措施其实并非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而是为了尽量多维持几年全球经济主导权。

《标准报》的客席评论认为,美国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措施其实并非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而是为了尽量多维持几年全球经济主导权
《标准报》的客席评论认为,美国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措施其实并非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而是为了尽量多维持几年全球经济主导权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Panthermedia/Kentoh

(德国之声中文网)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美国依旧在经济问题上自私,欧洲必须承认这一点"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处于和中国争霸压力下的美国,正在出台电动汽车补贴等一系列有损欧洲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欧洲各国必须认清这一现实。

"欧盟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哪怕是拜登的继任者,也依然会走经济封闭路线,不论他来自哪个政党。欧盟必须重新自我定位。目前欧盟正在寻求和多个伙伴签署新的战略性贸易协定,这是正确的方向。"

"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上,现在没有理由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在核心技术、可再生能源领域,美国想要占据主导地位,不再想让中国抢先。因此,华盛顿出台了数以亿计的补贴及投资计划,优先照顾本国厂商。美国国会两党都坚定不移地寻求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为了孤立中国,美国不惜和最重要盟友发生冲突。这种事情不会杜绝。欧洲人越早承认这点,就能越好地为美国今后的一意孤行做好准备。"

拜登与习近平11月初在巴厘岛会晤 图像来源: Kevin Lamarque/REUTERS

维也纳出版的《标准报》以"为什么美国应当重新考虑对华经济战"为题,刊发由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Pinelopi Koujianou Goldberg撰写的客席评论指出,制裁很有可能迫使中国领导人采取更具攻击性的政策,最终对美国得不偿失。

"我们注意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今年9月曾经发表令人清醒的言论,他指出,全球最大经济体如果只是依靠科技创新就并不足以打败对手。这样的表态是在暗示,美国必须动用一切手段来遏制对手,尽可能多地给对手制造经济方面的麻烦。然而,这样的姿态清晰地展示了美国的弱点,它相当于承认:美国旨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系列措施很可能只获得了有限的成果。"

作者随后指出,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军民两用产品出口中国的做法很成问题,首先国家安全就很难界定,其次任何商品其实都可以算作军民两用,毕竟士兵也需要穿衣吃饭,难道今后向中国出口食品也要严格限制?作者还顺便抨击了美国近期力推的尽量只和志同道合国家做生意的"友岸外包"概念,指出历史已经一再证实,今天的朋友不一定是明天的朋友。

"事实上,美国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措施并不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是为了争夺经济主导权。假如这一趋势延续下去,那么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进步,就真的有可能让中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经济体。但是,认为全球经济繁荣只是零和博弈的想法是错误的,中国崛起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就要衰落。"

文章进一步分析指出,美国遏制中国的措施不一定能得到盟友的认同,而且经济界也总是有办法能绕过各种制裁。

"即便出口管制措施真能发挥效用,也无法阻止中国今后研发自主科技。在'最理想情况'下,美国牺牲和睦的、中美双方都曾长期获益的经济合作关系,换来的不过是多维持几年经济主导地位而已。而极其复杂的全球产业链失稳,将造成消费者价格上涨,还会阻碍科技进步。在气候保护等重要领域的合作也会受到影响。美国劳动者则依旧不会看到早已流失了的制造业重新回流。坐收渔利的将主要是各路顾问以及律师,他们将会收钱帮助企业来应对复杂的法规和审批手续。"

"美国以及其他一些高度发达国家似乎忘记了在过去三十年间从中国获益颇丰。这一进程当然不完美:外资企业并没得到自己所期待的市场准入权,中国商品带来的激烈竞争则让美国劳动者、某些地区付出了高昂代价。面对中国加入全球贸易体系,美国各级政府从来没有为那些利益受损者提供足够补偿。但是,试图通过阻止中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来'掐死'中国经济,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但愿拜登与习近平11月初会晤时放出的和解信号能够结出果实。美中两国曾经克服迥异的文化与政治体制实现了和平共存与共同繁荣。面对经济战,美国至多只能取得一场如败的惨胜。而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经济战会酿成新冷战,让我们大家都更加接近一场军事冲突。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拜习同框! 两人见面说了什么

01:2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