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奥地利《标准报》周一发表客座评论写道,尽管俄罗斯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中国,但中俄之间所谓“无上限”的合作关系却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事实上,受地缘政治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中俄关系仍充满了相互间的猜忌和不信任。这篇题为《习普友谊的界限》的评论写道:
“从表面上看,中国似乎有能力对俄罗斯政治施加影响,但却很难想象,乌克兰能够迫使中国切实发挥这种影响力。毕竟,这不仅会危害中国同重要伙伴俄罗斯的双边关系,还有悖中国一向推崇的‘互不干涉’的外交原则。而普京对此心知肚明。
在中国的边境地区,中俄关系的这种界限表现得尤为突出。俄罗斯同朝鲜关系的日益加深,已经令北京深感担忧。或许中国乐见俄罗斯去干预欧洲事务,但朝鲜半岛一旦出现不稳定局面,性质则大不相同。
既然中国不愿意对俄乌战争施加影响,又不能阻止邻国陷入潜在的不稳定局面,那恰恰说明,中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大哥与小弟’的关系。虽然中俄之间的经济关系可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政治关系却远非如此。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一直是俄罗斯这位北方邻居的小弟,有时甚至沦为俄罗斯欺凌的对象。19世纪时,沙皇俄国是瓜分中国领土的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夺取了中国东北部大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1969年,边界争端引发了中国同当时苏联历时七个月的武装冲突。有鉴于此,北京方面一直认为,过去三十年中俄关系的良好发展,绝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尽管当前的中俄关系为中国带来了廉价的能源,但北京领导层对是否应重新定义中俄关系,仍持观望态度。
而俄罗斯方面也很难想象让中国去占据主导地位。在西伯利亚二号输气管道的相关谈判中,俄罗斯拒绝了中国人以俄罗斯国内补贴价格购买天然气的提议。除此之外,西方车企撤离俄罗斯后,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暴增了七倍之多,为了遏制这一趋势,俄方开始对中国汽车征收与关税异曲同工的所谓‘回收费’。
除此之外,对于中国将自己打造成‘近北极国家’的尝试,俄罗斯一直不置可否。而在朝鲜问题上,俄罗斯也深知,俄罗斯对朝鲜提供的燃料、食品和技术越多,中国对金正恩的影响力也就会越来越小。”
评论作者Ruby Osman 和Dan Sleat 分别为英国智库“布莱尔研究所”的中国和俄罗斯问题专家。这两位作者认为,判断中俄关系的现状,不应只看到“合作无上限”这类豪言壮语,而应更多分析中俄两国间的历史渊源和地缘政治关系:
“在中国,对边境地带出现不稳定状况的深层恐惧依然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同俄罗斯历史上的野蛮侵略不无关系。有鉴于此,与其说乌克兰,倒不如说朝鲜更有潜力影响中俄关系。因此,中国认为,普京政权垮台并因此引发边境混乱,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局面。
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时的思维方式,也主导着该国对中国的看法。在永恒强国的自我认同和日益加深的经济依赖之间,克里姆林宫正在努力寻求平衡。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右翼认为,正是西方的制裁迫使俄罗斯认识到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而这种自主地位绝不可以轻易放弃。有鉴于此,让中国去主导俄罗斯的未来,是政治精英们绝不可能接受的。
这反过来也使俄罗斯的未来愿景对中国失去了吸引力。毕竟,中国希望成为科技强国,并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枢纽,而不是同一个陷入孤立、有意制造麻烦的流氓国家结盟。
总而言之,习近平与普京所展示出的团结画面,并不能掩盖两国间的历史恩怨和利益分歧。”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称,尽管俄罗斯的财政状况日益捉襟见肘,但指望经济困境会令普京叫停乌克兰战争的想法仍是非常幼稚的。
“在财政方面,但迄今为止,普京仍不需要大幅缩减开支。尽管储备资金逐渐见底或遭冻结,但国家仍有能力继续举债。很多领域也还有进一步的节约空间。更何况,对于经济衰败和过苦日子,俄罗斯人早已习以为常。
尽管受制裁、油价下跌和卢布走强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但仍有足够的外汇进项。要想彻底切断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并不现实,因为一旦失去了俄罗斯原油,世界市场将出现严重动荡。特朗普试图用惩罚性关税迫使印度不再购买俄罗斯原油,但目前看来,华盛顿的计划并未奏效。显然,对印度来说,俄罗斯廉价原油带来的好处,远远高过惩罚性关税造成的损失。而对于俄罗斯能源的第二大买家中国,特朗普则并没有施加更高的关税。上周普京在北京受到的隆重接待,进一步说明了习近平同这位克里姆林宫主人的亲密关系。”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