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中国为何保持克制

2023年7月17日

《法兰克福汇报》观察认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于德国对华战略的批评保持克制,似乎并不想把双边关系搞砸。《资本》杂志的专栏文章认为,巴斯夫、大众这样的大企业并未全面细致地交代其在华业务的风险。而"中国战略"没能对此作出规定。

Deutschland China Regierungsgespräche PK Olaf Scholz Li Qiang
6月下旬中国国家总理李强访问柏林图像来源: TOBIAS SCHWARZ/AFP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写道,德国联合政府出台的"中国战略"批评性的章节受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呛声",但文章认为,后者似乎并不想把关系搞砸。

文章写道:"一点批评是必要的,(但发言人)随后指出,从其它方面来看,双边关系还是好的。北京虽然对德国的对华战略颇为质疑,但并不想就此争吵。特别在经济问题上,目前北京表现出格外愿意和解,因为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德国企业。"

文章写道,中国经济复苏乏力,引发在华企业和投资者的忧虑。"据德国在北京商会5月的问卷调查,超过半数在华德企预计形势不会好转。愿意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也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反间谍法》使不安感加剧。在经济增长减弱以及政府可能任意执法的背景下,"中国特别希望塑造作为可靠伙伴的形象"。

文章称,德国推出对华战略前数日,中国商务部长会见了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以及科技企业SAP负责人。"(中国)国家媒体引述商务部长,呼吁(德企)不要将去风险政治化,更不用说脱钩或去中国化。据称,德方表示将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商务部长的这一会晤显示:北京正在争取德国和德企支持,并不希望因为对德国的对华战略作出太过严厉的批评而破坏了这一魅力攻势。"

文章同时指出,中国可能清楚地知道,这份对华战略是德国联合执政的三个政党之间妥协的产物:"一些章节没有提及如何具体实施所制定的目标。有关中国在德投资的内容几乎没有新意。而正是该议题令执政联盟内部的分歧凸显。"

"此外,北京也了解到,德国政府内部谁对中国持批评意见。与中国国家安全部关系密切的一家研究所去年5月发表的一份分析中称,绿党和自民党的执政观点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乐于强调中国的人权问题。……社民党则拒绝与中国对抗、经济脱钩,更多将中国作为伙伴。社民党较温和、实用主义的对华立场对绿党和自民党相对强硬、价值观为导向的立场构成平衡。"

文章写道:"中国领导层可能会观望,在这份中国战略落实的时候,哪个政党会占上风。"

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在介绍“中国战略”时表示,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未来必须更大程度地自己承担资金上的风险图像来源: Britta Pedersen/dpa/picture alliance

大企业掩藏在华业务风险?

《资本》杂志写道,德国政府的对华战略中要求德企自己承担在中国投资的风险。专栏作者Bernd Ziesemer认为,这本来是理所当然的:风险管控属于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大多数德国企业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也遵守这一基本原则。但恰恰是巴斯夫或大众这样在中国深耕多年的大企业,却无视这一原则。

文章写道:"可以说,越是无视良好企业管理原则的企业,越敢于在中国冒最大的风险。这些企业甚至不会在企业报告中全面细致地描述在中国数十亿计投资的真正风险如何。"

文章认为,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有一点是大失误,就是没有迫使企业增加在华业务的透明度。"这不是指要操控其投资,这是企业的自主决定……但政界的任务是保护较小股东的利益。"文章写道:"许多企业迄今以完全合法的方式,将其在华经营活动的基本数字掩藏在'远东及澳大利亚'条目之下。对华业务占利润的比例也不得而知。等到我们知晓大众或巴斯夫业务中(中国)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为时已晚。"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