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中国在悄然改写联合国格局?

雨涵(摘编)
2020年9月26日

联合国大会是本周重要的国际政治议程。在这个平台上的中美角力也颇受瞩目。《新苏黎世报》记者分析指出,随着特朗普领导的美国退出多个多边机制,中国正在利用机会,不动声色地试图改写联合国的运作体系。

Bildkombo | 75. Sitzung UN-Generalversammlung | Rede Xi und Trump
习近平和特朗普分别以视频演讲的方式“参加”了联合国大会图像来源: UNTV/AP/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举行的联合国大会是非常特别的一届,大多数与会者都没有亲临现场,而是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云开会"。《新苏黎世报》(NZZ)发表分析文章《中国如何试图改变联合国格局》(Wie China versucht, die Uno umzuformen),透过联合国大会的表象,探讨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的行动背后,寻求着怎样的格局转变。文章受限关注了在联大会议上分别发来演讲录像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传递的政治信号。

正处在选战之中的特朗普显然并不在意他的"主场优势",认为亲临会场是浪费时间。"他的讲话听起来不像是面对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代表的发言,更像是一次竞选演说"。从他对自己的赞扬、对中国的攻击和对世卫组织的批评来看,很明显特朗普对多边主义不以为然。

稍晚几分钟播放的习近平讲话视频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他在讲话中倡导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并且许诺,中国研发的新冠疫苗将会提供给全世界使用。尤其是相对贫困的国家将会从中受益。"他的演讲体现了中国在联合国以及其它多边性质的国际平台中扮演着越来越积极主动的角色--在批评者眼中这也许是更加具有攻击性的角色。

中美联合国大会交锋

01:4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新苏黎世报》记者Patrick Zoll在日内瓦也观察到这一趋势。"在设址日内瓦的十五家联合国专业机构当中,四家机构目前都由中国人担任领导。北京这种将本国公民送上高级职位的战略实施得十分成功。目前在这些机构里,没有别的国家占据超过一个以上机构的领导职位。"

这位记者接着讲述道,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影响力渐强这个话题十分敏感。"以至于你在日内瓦跟七八位采访对象攀谈之后,竟然没有一位愿意让报纸公开援引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表态。这个话题困扰着非政府组织代表、外交官和联合国官员。在私密的谈话中,他们会表达出自己的担忧。然而所有人都对中国有所忌惮。还有一位学者,先是愿意公开表态,之后又要求记者关掉录音机。因为在他的科研机构也有中国学生,他不希望冒险让自己的工作单位惹上麻烦。"

在人权议题上,中国悄然改变联合国格局的策略也可见一斑。文章指出,不管是新疆的再教育营问题,还是香港问题,都使得北京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颇受非议。然而不管外界如何批评,北京都会以"纯属中国内政"的理由加以驳回,并警告别国勿要指手画脚。

特朗普退出,中国趁虚而入?

作为联合国定期审核成员国人权状况的机构,人权理事会也经历了诸多变化。"和北京的共产党政权一样,特朗普政府也对人权理事会的工作十分不满,在2018年6月,美国宣布退出该机构,从而也失去了在那里的影响力。……中国非常积极地利用了这一真空,主动参与对人权理事会结构和工作方式的构建。"如果美国按照特朗普此前宣布的那样,如期在明年年中退出世卫组织,那么在那里恐怕也会发生类似的格局变化。

除了在日内瓦定期举办活动,宣传中国在"帮助数亿人脱离贫困"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之外,中方代表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渠道,施加影响力。"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拥有一票否决权。目前中国所缴纳的联合国会费数额是第二高的,在维和使命方面,中国也是第二大出资国。中国为联合国蓝盔部队派出的士兵和警察人数,超出其它几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加在一起的总和。"

资料照片:参加苏丹维和使命的中国士兵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而即使是在维和使命中,中国也在不动声色地进行着改写。"到目前为止,在联合国的理念中,维和使命不应该只有武装士兵,构建公民社会也是维持和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说联合国维和部队也会为构建有效的法治体系、保护人权等提供支持。然而在中国的视角来看,保护和平不是个人的职责,而是国家的任务。……中国外交官多次尝试把人权相关的职位从维和使命预算计划中删除--并且部分取得了成功。"就是以这样不动声色的方式,中国在缓慢但持续地改写着联合国的运作体系。

中美欧,谁也离不开谁?

《商报》刊登了经济学者 Jörg Rocholl撰写的评论文章《给予和接受》(Vom Geben und Nehmen),探讨了中美之间在冲突不断激化的情况下,是否能够真正"脱钩",以及欧洲尤其是德国在其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作者分析指出,虽然很多人乍一看会认为,德国经济对中国过于依赖,但是分析进出口数据就会发现,其实这种依赖性是相互的。在美国与欧洲之间也大致如此。

从中国、欧洲和美国之间这种错综复杂的经济"三角关系"来看,作者认为可以分析出未来的几个发展趋势:"第一,国际间的互相依赖关系,比很多人从欧洲视角看到的要复杂得多,具有更多的层次。这其实给精明的经济政策提供了构建空间。第二,欧洲必须要尽快推进共同内部市场这个成功项目的继续发展。第三,欧洲必须要用共同的声音表达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中国和美国的认真倾听。"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