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中国式发展模式风光不再

2024年1月3日

2022年12月初,中国政府叫停历时三年的"清零政策"时,企业界和经济学家们一度曾满怀信心地认为中国经济会快速复苏。然而,事与愿违,过去的一年里,转机并未出现,而2024年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房地产危机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隐患。
房地产危机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隐患。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中文网)《时代》周报发表长篇报道写道,历时三年封控管理被叫停之后,中国政府曾认为人们会尽情地消费,境外资本会重新大量涌入,萧条的房地产市场也会起死回生。然而,现实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这篇题为《中国式发展模式已经失效》的文章写道:

"房地产市场经历多年膨胀式发展之后,终于在去年演变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处在这场危机风口浪尖之上的是房地产开发商恒大,欠债高达三千亿美元的该企业在去年八月因资不抵债,不得不提出债权人保护申请。恒大的危机也使许多其他房地产企业陷入困境。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对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为中国个人资产的78%是房地产,这一占比是美国人的两倍。

根据官方数据,70座大中城市的房价据说只下跌了几个百分点,但很多人都认为政府的数据并不可信。因为,很多急于售房的业主一直找不到买家,而成片成片的空置住宅楼却随处可见。欧盟驻华商会前主席伍德克在谈到房价问题时表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即房价下跌了20%至30%。'大多数拥有房产的业主都认为自己变穷了。

而这种变穷的感觉又影响了人们的消费热情。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经济学家、中国问题专家陶波(Markus Taube)在谈到中国经济局势时表示:'很多家庭都认为自己的财富在缩水,例如他们已经付款的房产成了烂尾楼,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消费活动,从而阻碍了疫情后的经济重启。'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中国经济2023年实现了5%的增长,超过全球经济的整体增幅。但很多人对这一数据提出质疑,因为来自北京、上海和其他中国城市的消息都显示,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为了维持生计,被迫从事低薪工作。此外,员工被大幅减薪的消息也不断传出。去年七月,青年失业率达到了创纪录的21%。此后,中国政府就禁止了相关数据的发布。"

去年七月,青年失业率达到了创纪录的21%,此后中国官方不再公布失业数据。图像来源: Ren Quanjun/picture-alliance/dpa

《时代》周报的报道指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主要基于热络的房地产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一发展模式能否继续维持下去,在中国政府内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

"北京当局宣布,2024年将进一步强化内需,减少经济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政府已经要求银行增加对高端技术产业的贷款,而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但批评者则认为,现在采取这类措施已经为时过晚。最迟在十年前,中国领导层就应该将基于大兴土木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为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然而,现如今,债务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的增长。许多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公司已经无力偿还贷款,因此也就失去了运作能力。

产能过剩问题绝不仅限于建筑行业。欧盟驻华商会前主席伍德克认为,2024年,产能过剩以及随之而来的价格下跌问题也将席卷其他行业:电动车、电池、风能和太阳能设备,这些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并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伍德克表示,在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汽车行业,过去几年来,中国已经具备了年产5000万台汽车的能力,而中国的国内需求每年则只有2300万台。也就是说,大约2700万台的过剩产能将被用来出口。"

今年第4季度比亚迪销售首超特斯拉

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电动车企业比亚迪的销量已经首次超过行业巨头特斯拉。《法兰克福汇报》写道:

"比亚迪最初是一家生产手机电池的制造商,后来开始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在此基础上,比亚迪通过纵向整合,进而开始生产与其电池相匹配的电动汽车。现如今,比亚迪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生产商,并具备了自主生产电动车的能力。比亚迪已经利用这一竞争优势向市场推出了多个车型。在中国最畅销的十款电动汽车中,有六款来自比亚迪,当然特斯拉 Y 仍然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

比亚迪和蔚来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希望在国际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并将欧洲市场视为拓展重点。比亚迪已经有五款车型在欧洲销售,并将在今年推出另外三款新车型。去年12 月,比亚迪宣布了在匈牙利开设工厂的计划。作为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宣布2030年时其欧洲市场销量将达到80万台。不过,欧盟委员会于去年 9 月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启反补贴调查之后,中国电动汽车拓展欧洲市场的计划可能会受到影响。"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