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中国的“脸面”

文山 摘编
2017年10月4日

中国警方全面应用人脸识别,只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中国海军大力打造航母舰队这一常被认为是过时的武器,是否只是为了撑脸面?周三出版的德语报刊,讨论了这些话题。

Sicherheitskameras - Tiananmen Platz in Peking
图像来源: Reuters/Kim Kyung-Hoon

德语媒体:中国的“脸面”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驻北京记者以"全面监控的神奇世界"为题,注意到中国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正在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监控摄像系统中。

"如今的中国民众早已置身于广泛的监控之下。政府、公安部门能够读取手机发送的数据,从而获知用户的行为与动向。监控摄像头遍布各地,北京、西藏、新疆等地尤甚。"

"但是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又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不久前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人工智能比人脑更快,将能够极大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确度。"

"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交警、机场、火车站、地铁车站等部门都使用该技术。至于其应用范围究竟有多广泛,则并没有公开的数据。不过,倒是有公开的报道披露警方已经在大型活动上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比如在最近的一场啤酒节活动上,警方使用人脸识别软件扫描了230万名访客,并在其中找到了15名被通缉者。但是,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作者接着指出,中国当局使用这些新技术,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也是为了保护中国政治体制的稳固,将一切可能对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不利影响的事件扼杀在萌芽之中。"中国的维权人士、国际人权组织批评指出,数字化监控的广泛应用、不受阻碍的国家收集数据行为会侵犯个人隐私;而且,在一党制的中国,监控技术的目标也包括压缩公民社会的活动空间,并对那些试图挑战现状、维护人权的人形成威慑。在中国的法律中,颠覆政权、煽动分裂、渗透策反等罪名的定义十分宽泛,常常被用来打击维权人士。批评人士指出,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公民个人将完全透明化。"

"中国政府则宣传说,新技术让犯罪率有所降低。《环球时报》报道称,当前将近一半的侦破案件都有赖于智能监控技术,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之一,2012~2016年间,严重犯罪率已经下降了43%。这场讨论并没有提及数据保护。在最新实行的中国《网络安全法》中,只有企业有义务保护用户私人数据不被滥用。法律并没有就此提及国家或者安全机关。"

2016年12月,“辽宁号”航母编队正在南海地区航行。图像来源: Reuters

瑞士《新苏黎世报》则以"航空母舰依然有着光明前景"为题,刊发了一篇由海军专家库尔森纳(Jürg Kürsener)撰写的客席评论。作者问道,如今的导弹越来越先进,野心勃勃的中国却在打造航母舰队,是否还有必要?

文章指出,毫无疑问,航母现在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不过自从二战结束以来,还从来没有任何航母参与过大型海战。"航母舰队现在被用作外交施压手段。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现在纷纷打造自己的航母,就证明了这一手段的有效性。"作者随后指出了航母在面对先进导弹时的作战局限性,"在南中国海地区,美国航母舰队的活动空间确实由于中国扩建岛礁而缩小。这意味着航母编队会陷入危险,因此必须要找到应对这种新挑战的方法。"

文章接着指出,航母并非冷战时期的遗留产物。"未来,航母依然会是权力政治的重要工具;其前提则是护航舰只以及舰载机等配套的战略武器也能够同步升级,从而应对新挑战。中国等新兴大国正全力打造自己的航母舰队,这就证明了海洋巨人航母今后仍将具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