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中国筑墙拦难民

2016年11月29日

周二的德语媒体,注意到了中朝边境上,中国方面正在大兴土木修筑高墙,为可能发生的金氏政权崩溃早做准备。而中国近年来推行的中小学课改,则为境外的政治学者提供了极佳的研究对象。

Grenze China Nordkorea Dandong
图像来源: MARK RALSTON/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世界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正在加固同朝鲜的边境。文章以"两千三百年后,中国人再次修建长城"为题,指出北京当局希望能把朝鲜难民拒之门外。

"吉林省的新长城拦阻的不再是骑马的蛮族,而是难民,那些饥寒交迫、痛苦绝望的人们。他们孤注一掷,一心要离开贫苦的家乡,去更富足的邻国追寻幸福。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特朗普的墨西哥边境造墙计划?确实,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文章指出,虽然中朝边境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了铁丝网等设施,但是"脱北者"依然能够趁着夜色、浓雾穿过破损的铁丝网偷渡进入中国。而今年8月中国当局开始在延边市等地加固升级边境设施,替换陈旧的铁丝网。

"令北京担忧的,显然并非主要是这些想要摆脱朝鲜艰苦生活的经济难民。根据统计,中国北方目前藏身有大约5万朝鲜难民,时刻担心被发现、遣返。而就像现在边境地区大兴土木所揭示的那样,中国真正担心、并提早准备的是更加糟糕的情况:金氏政权有可能崩溃。从北京的视角来看,如果这一最糟糕情况发生,朝鲜这个封闭的国家陷入混乱,那么就会有几十万朝鲜人尝试越过边境。而现在,金正恩显然对邻国加强边境的行为不怎么高兴;边境的朝鲜一侧,朝鲜军方在高地上修建了僚望塔,20名士兵不间断地监视中国的造墙行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教科书里进行爱国主义等政治宣传,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法兰克福汇报》刊登了一篇由慕尼黑大学经济学教授康托尼(Davide Cantoni)撰写的客席文章,介绍了他自己进行的一项以中国为案例的研究。

在这篇题为"课堂上的洗脑"的文章中,康托尼指出,虽然专制掌权者都认为,教材是进行政治宣传的有效途径,但是其实际效果却很难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比如,我们当然可以将纳粹时期长大的人的观点与更年轻德国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但是我们却不可能孤立地只看纳粹教育系统的影响,而忽略上世纪30年代的其他影响,其中包括广播、报纸、甚至亲纳粹的家庭背景等。"

"然而,社会主义中国近年来的一项中小学课程改革,却提供了一次极佳的契机,能够让人针对性地研究教科书对学生观点塑造的影响。2004年,中国开始着手高中课改,其中政治课的内容,同近年来中国政治的社会主义保守化转向相一致。"

"在九十年代,教科书还曾赞扬自由市场的高效分配功能,而在课改后,教材对自由市场的态度更加质疑,转而赞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国有企业,并认为这是能够消除不受束缚的资本主义所带来的不平衡的唯一手段。教科书还明确提到了自由民主体制的危险性。法治被认为是国家行为的合法性来源,而非民主选举。'祖国'、'中华民族'等概念的出现频率比老教材上升了10倍多,'资本主义'、'改革'等词的频率则明显减少。"

作者介绍说,这一课改是分批、分省逐步推进的,2006年入学的北京高中生,在接下去的三年内还会用老教材,而2007年入学的学生就完全使用新教材。这就能够让学者在撇除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研究教材对学生观点形成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教材的作用。使用新教材的学生,他们的观点确实更相信政府,并且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是民主的,也更加认同对于少数民族的新观点。相比用老教材的学生,这些学生也更倾向于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是有问题的体制。平均而言,使用新教材的学生之观点同共产党官方路线的相近程度,堪比老教材时期共产党干部的儿子。"

康托尼教授以及他的同事共同进行的此项研究,将于2016年12月号的学术杂志《政治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发表,题为"课纲与意识形态"(Curriculum and Ideology)。

文山(摘编)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