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商报》客座评论写道,从科尔、施罗德、直到默克尔等历届德国总理,都将亚洲视作德国外交和经贸的重点区域,而其中德中关系的发展尤为迅猛。但现如今,德国的亚洲政策却显得越来越被动和滞后。这篇题为《亚洲不会等待德国》的评论写道:
“那么今天呢?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中美两国在外交领域上的频繁互动。作为台湾的保护国,美国同中国之间争执不断,但双方也在积极寻找解决争端的方案。这类互动不仅局限于特朗普和习近平之间,也在多层级的政治平台上进行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访途中,举手投足之间就同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越南、韩国、日本、中国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协议,这不能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德国却多多少少成了这场经济和政治博弈中被踢来踢去的皮球。德国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稀土就是一名明显的例证。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本该早就访问中国,但他偏偏要在出访前夕发表值得商榷的言论,结果引发中方强烈不满,以至于德方不得不临时取消行程。值得庆幸的是,访华行程只是被暂时推迟,将会在近期内得到重新安排。顺便说一下,对中国人低三下四,最终并不会得到中国的认可。有理有据的自信态度,在中国也同样会得到理解,只是这类沟通应当关起门来进行,众所周知,在亚洲没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事情。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曾称之为‘争吵中的合作’。”
《商报》客座评论的作者Heinrich von Pierer 曾常年担任西门子总裁以及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等职,曾多次陪同科尔、施罗德以及默克尔等历届德国总理访问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是位名副其实的“亚洲通”。他写道,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高达1640亿欧元,而德国企业也在中国进行了巨额投资。
“德国政界是时候面对现实了,肖尔茨、哈贝克以及贝尔伯克治下的停滞时代应当成为历史,德国应当给予亚洲应得的重视,这也正是德国的利益所在。双边政治家互访绝不是游山逛水,而是为了增进相互理解,发展和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
亚洲对德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德国对亚洲的重要性,因此,是时候重新开启亚洲政策了。正如一家著名报刊前不久呼吁的那样,不仅对华关系需要一个新的开端,整个亚洲政策都需要一个新的开端。财政部长克林拜尔的北京之行,至少是一个好的开端。”
德国对中国已经无关紧要
柏林出版的《日报》评论到,德国政治家出访中国,往往都是在执行一个“不可完成的使命”。如果他开诚布公地讨论敏感议题,会被中方指责为“说教”,一些德语媒体也会指责他傲慢无礼。而如果他回避敏感话题,则会被痛批面对专制政权丧失了道德标准:
“德国财政部长克林拜尔此次北京之行显然选择了折中路线,而且这很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保持对话渠道畅通,保持尊重的同时,并没有刻意回避批判性议题。最重要的是,他同总理和欧盟保持了政策上的协调一致。这位社民党政治家做到了这一点,因此确实可以说他此行不负使命。
但事实也有另外一个层面:对北京来说,德国政府的立场已经无关紧要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认为自己处于强势地位,是一位可以制定全球游戏规则的大国领袖。在现年72岁的习近平看来,至多只有美国总统特朗普才有资格和他平起平坐。在习近平的世界观里,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诸国都只是一些‘中等国家’,或自愿或被迫,这些国家最终除了顺从已别无选择。
中国官媒从一开始就将克林拜尔此行解读为服软的表现:以外长瓦德富尔为代表的德国政府试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对抗,但现在却不得不追悔莫及地回到现实中来。这种解读也并非毫无道理。
事实是,在可见的未来内,中国领导层不会在核心争议中做出任何实质性让步:公平竞争的问题以及为普京的侵略战争提供经济和政治支持的问题,都不例外。无论德国部长的态度是强硬还是软弱,他都将无法影响北京的既定路线。”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