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关税到底是邪路还是正当防卫?

2024年6月13日

周四的德语区各大报刊纷纷就前一天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决定发表评论。《标准报》强烈抨击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认为弊大于利。《奥格斯堡汇报》和《南德意志报》则赞扬了欧盟籍此有分寸地回击中国的“削弱西方经济”之地缘战略。

正在烟台港等候装船运往欧洲的比亚迪电动汽车
正在烟台港等候装船运往欧洲的比亚迪电动汽车图像来源: TANG KE/Avalon/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维也纳出版的奥地利《标准报》以“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贸易保护主义歧路”为题,批评指出,欧盟委员会的做法一旦实施,只会让欧洲消费者支付更高昂的价格,并迟滞欧洲汽车产业刻不容缓的改革步伐。

“欧盟委员会加征关税的理由是电动车厂商在中国收受了巨额政府补贴。这固然可能属实,但是欧盟的做法确实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欧洲汽车厂商、尤其是法国车企错过了电动化浪潮,他们想要被保护起来没收中国廉价竞争对手的冲击。欧盟委员会没有接受竞争或者向中国学习,反而选择封闭市场。”

“中国产的电动汽车还会继续进军欧洲,但是售价却会上涨。到头来,许多消费者会转而青睐更便宜的燃油汽车。这会导致欧洲汽车产业必要的改革被迟滞,欧盟的气候保护目标也会被推迟。此外,中国方面的反制措施也会造成损害。所以,欧盟委员会踏上了一条歧路。”

大众在今年4月北京车展上展出的ID7电动汽车图像来源: Wang Zhao/AFP

德国《奥格斯堡汇报》以“贸易战只有输家”为题,赞扬了欧盟委员会有所区分、有所分寸的附加关税,并指出中国发展经济只是其争夺全球霸权的一个手段。

“长期而言,贸易战不会有赢家。所以,欧盟现在威胁要祭出关税手段,并明确表示其目的是敦促对方遵守公平竞争规则,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中国汽车厂商很早就看到了电动化的机遇,并依靠国家的战略性扶持在电池技术、配套软件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

“从这个角度而言,北京的产业政策是成功的。但是,北京不仅仅满足于付出本国产业,还将打垮欧洲竞争对手作为目标,这就是不可接受的。诚然,一些西方国家也在采用运用经济实力造成他国政治上依赖自己之策略。但是这种策略终究违背了价值观导向外交之崇高目标。”

“中国正在支持俄罗斯的侵乌战争,还不断地在台海挑衅,从而日益威胁到基于规则的国际合作,因此我们直面抗衡中国的权力诉求就是不可避免的。关税问题固然应该通过谈判解决,但是欧盟也必须为严肃的会谈亮明红线。”

凭借研发补助等国家扶持,比亚迪的海鸥电动汽车在中国本土售价不到一万欧元图像来源: Ng Han Guan/AP/picture alliance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报》以“面对中国,欧盟必须保护本土产业”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扭曲市场竞争关系早已成为了北京地缘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电动汽车从研发到生产到销售都收受了大规模政府补助,欧洲必须予以还击,但同时也应当考虑德国汽车厂商的合理担忧。

“在和中国的贸易纠纷中,欧盟很好地坚守了自由贸易的基石:世贸组织的规则。欧盟只有在严格遵守全球贸易规则的情形下,才能化解对方的政治动机之指控。”

“但是,这并不影响关税也服务于政治目标之事实。欧盟已经释放出信号,有意和美国共同抵抗中国的经济强权。这样的做法很紧迫也很必要,因为北京主要是从地缘政治角度采取行动,其战略的一部分就是:试图用廉价中国商品占领欧美市场、抢夺欧美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削弱西方的经济实力。”

德国汽车制造商落后了吗?

03:5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欧盟委员会想要用关税竖立起一道防护墙,这其实是自保措施。当然,这道防护墙必须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范围之内。北京的回应措施还有待观察,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欧洲汽车厂商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不容轻视。同样需要重视的是:加征关税也会打击到有着大量中国业务的德国车企。”

“鉴于德国汽车产业紧密嵌合于中国经济,欧中经济脱钩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欧洲有必要降低欧中经贸关系的风险。欧洲工业界今后必须将更多的产能(从中国)转移回欧洲,这将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注定成本高昂,却有助于我们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