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关税影响堪比新冠疫情?

2025年5月2日

五年前,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国采取的不同程度的封控措施使经济活动几乎陷入停滞。五年后的今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也正在令全球经济经受严峻考验。

中国重要的外贸港口-青岛港。图像来源: Yu Fangping/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写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令人不禁回想起新冠疫情时的情景。虽然这一次政府并没有强制让经济停止运转,但加征关税,实质上已经开始阻碍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这篇题为《特朗普的关税战令人想起了新冠疫情》的评论写道:

“今年2月和3月,经济还曾出现过短暂的反弹。因为预计特朗普将在4月2日,即所谓‘解放日’这一天宣布加征关税,许多企业赶在此前加紧囤货、以增加在美国的库存。然而,4月2日之后,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已开始逐步呈现。美国投资公司阿波罗(Apollo)的经济学家写道,关税增加之后,从中国前往美国的集装箱货轮已经开始减少。因此,从5月中旬开始,美国的商店里可能会出现空货架。不少零售商和中小企业将不得不关闭门店或裁员。到了夏季,美国则将显现出经济衰退的迹象。 

特朗普关税冲击波造成的影响,的确已经在一些国家的经济数据中有所体现,美国更是首当其冲:消费热情急剧滑坡,很多美国人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作为对关税的回应,物价已经出现上涨苗头。大型企业的高管们纷纷预计,企业未来的运营和收益将出现下滑。美国西南航空总裁就直截了当地指出:‘航空业已经陷入了萧条’。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经济重镇上海实施“封控管理”,经济生活几乎全面瘫痪。图像来源: ALY SONG/REUTERS

实事求是地说,此次经济下滑远没有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时来得那样迅猛和剧烈。反映经济活动的实时数据显示出的画面是相互矛盾的:美国民众一方面在问卷调查中满腹怨言,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支出却依然强劲。来自中国的集装箱货轮是少了,但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的幅度仍非常有限。美国企业收到的订单也确实少了很多,但同疫情初期的停摆状态仍不可相提并论。”

评论以瑞士医药行业为例,认为提前囤货和出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关税的冲击,但今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总体而言,特朗普的关税冲击波尚未达到新冠疫情时的惨烈程度,至少目前的情况是这样。关税产生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美国。像瑞士这样的国家,目前受到的影响仍非常有限。不过,今后几周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特朗普能够冷静下来,适度缓解关税压力,经济或许只是经历了一场短暂降温而已。但如果特朗普继续坚持其强硬路线,那么经济就会陷入同疫情时期高度相似的局面:人为制造的经济衰退将难以避免。”

德国如何摆脱中国的原材料陷阱?

作为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制措施,中国出台了稀土出口禁令。《法兰克福汇报》评论指出,德国企业的库存尚能维持一段时间,但如果在稀土领域占据垄断地位的北京不肯做出让步,一些德国企业中期内将面临被迫停产的窘迫境地

在稀土开采和加工方面,中国占据世界霸主地位。图像来源: Frank Rumpenhorst/dpa/picture alliance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加剧,世界开始重新意识到原材料具有多么重大的战略意义。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疯狂发展阶段中,原材料一直被视作是可以轻松获得的普通商品。正如英国作家埃德·康韦(Ed Conway)在其好评如潮的著作《物质世界》中所描写的那样,一旦没有了必要的芯片、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甚至最普通的电线,那么人工智能或者能源转型都将无从谈起,而军事扩张就更是纸上谈兵了。北京显然希望尽一切努力去抵制‘去风险’的尝试,以捍卫中国作为全球原材料核心供应国的地位。必要情况下,中国也会无所顾忌地去充分利用这一霸主地位。美国正在加快脚步,借助同乌克兰等国签署原材料协定的方式,尽可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那么,欧洲人在这个方面又有何建树呢?

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在其执政议程中罗列了一系列优先事项,如果也能将保障原材料供给作为优先事项,无疑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梅尔茨及其执政团队必须回答下列问题,德国为什么没有建立起成本相对较低的稀土储备,以及欧洲应当如何通过开采战略资源,以便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逃出中国的原材料陷阱。至关重要的是,立即采取务实行动,而不是让布鲁塞尔和柏林出台一份又一份的战略文件。联盟党公布其内阁成员组成后,有人批评来自经济界的人士占比过高。事实上,德国新政府中,这样的经济专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