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报》以"明确立场"为题,刊文指出,中国的反制措施针对的是欧洲的政客、学者、智库,其目的就是胁迫欧洲在中美争端中站到北京一边。
"中国的反制措施不能被解读为针对个体的威胁,而是对整个欧盟价值观与自由的攻击。北京指责欧方挑战中国主权。而事实上,中国当局是在试图通过蛮力和操控来迫使欧洲在中美争端中站到北京一边。中国出台的反制措施,是给欧洲敲响的一记警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欧盟都对中间路线抱有幻想。面对新疆地区的暴行,布鲁塞尔多年来只是观望、只是发出呼吁。哪怕是这次制裁,欧盟也不过是出台了相对温和的措施,试图避开真正重要的中方人物。"
"这一切必须成为过去式。柏林必须要真正有所行动。就在去年年底,德国政府还不顾各方警告,大力推动欧中投资协议。这份协议必须要经过欧洲议会的批准,但这在眼下是不可想象的。"
柏林出版的《世界报》以"这场喧哗真是可笑!欧洲不必害怕中国"为题,认为此轮制裁只是开端,欧洲应该全面升级对华制裁,在高科技领域实施对华禁运。
"欧洲人'以贸易促转变'的对华幻想终于终结了。和这一幻想恰恰相反,中共利用了新获取的财富,有系统地巩固并完善了专制政权。而这些新财富正是通过与西方全面贸易实现的。"
作者接着指出,欧盟对华制裁一方面体现了欧洲捍卫普世价值观的正确立场,但另一方面还显得力度不足。"就在几天前,中国驻欧盟大使张明还警告说,希望欧方在制裁问题上三思而行。这真是可笑的喧哗!欧洲不必害怕中国,中国本质上依然是一个新兴工业国,只不过有着霸权主义诉求。因此,欧洲的下一步对华策略应当是在高科技领域实施有针对性的经贸制裁。"
《奥格斯堡汇报》以"中国陷于两难"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欧盟对中国的制裁十分精准、有意避免断绝双方的沟通渠道,而中国的反制措施却针对那些长期致力于欧中关系、同时又不忘抨击中国糟糕人权的人,这种做法显得相当短视。
"北京的反制措施是一个错误。它显得短视的原因也包括:中国当局正在促使欧盟倾向于和美国组成共同对抗中国联盟。中国本可以阻止这一点的。欧盟当局已经开始运用制裁手段来对付侵犯人权现象。而且,布鲁塞尔越发频繁地对那些贸易联系紧密的国家也施加制裁。"
"此前,欧盟往往在这方面引发争议,被人批评将经济利益置于道德至上。现在针对中国的制裁则表明,欧盟不再束手束脚,而是有意将经济利益与道德价值结合起来。这意味着,即便是紧密经贸伙伴,其糟糕人权状况也不会再被视而不见。同时,也有必要让制裁手段'精准地'指向当地的责任人。至于这种做法是否真的能打开人权领域的新局面,目前还无法预测。但不管如何,这都是值得尝试的。至少,欧盟不必再为'签自贸协议却不顾专制政权受害者'之类的问题做辩解。"
《法兰克福汇报》以"强硬没什么用"为题,认为欧盟应该用制裁之外的其他手段来和中国谈人权问题。
"北京认为欧洲制裁是在干涉中国内政,而欧洲人也恰恰就是要干涉中国内政:欧盟想要促使中国改善维吾尔人的处境。"
"这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中国不再是当年天安门惨案时遭受制裁的那个发展中国家了,而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德国和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中国领导层十分自信,和以往相比,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去反击西方的施压。"
"欧盟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共同体,不能对人权问题视而不见。但是,对待中国人权问题还有其他方法。现在欧盟的制裁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的。1989年对中国施加的制裁还包含了武器禁运,但是后来既没能促使中国政治开放,也没能阻止中国大规模提升军备。"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在投资和制裁之间继续艰难前行"为题,刊评指出,尽管对华制裁是一个积极信号,但欧盟依然没能团结各成员国形成一份共同的对华战略。
"面对制裁,北京正在运用双重策略。一方面,中国坚决驳斥相关指控,认为这都是谎言,是干涉中国内政。但是中国也在避免升级对抗。北京的反制措施针对了10名个人,其中包括5名欧洲议员,他们被禁止入境中国。从中国驻欧盟使团传出的消息则称,中方不愿意采取太过激进的措施。"
"北京想要避免将欧盟推到美国人那一边。中国人清楚地知道,欧洲人眼下的团结形象,只能暂时地掩盖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深刻鸿沟。一段时间过后,只要一有机会,中国就能通过经济诱惑轻而易举地在松散的欧盟内部钉入楔子。不过,这倒反而显现出当前欧盟发出共同声音的可贵。"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欧盟3月22日以新疆问题为由对中方实施制裁。中方对此反应强烈,在同一天宣布反制措施,对欧盟方面的10名人员和4个实体施行制裁,称其“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在得知受到中方制裁后,这些人员和机构作何反应?
图像来源: Thierry Charlier/AFP有四家机构上了中方制裁名单,分别是欧盟理事会政治与安全委员会、欧洲议会人权分委会、丹麦民主联盟基金会和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其中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作为一家智库,尤其受关注。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发文称,切断该机构与中国的联系,“意味着该研究中心的调研渠道难以为继,影响力将受沉重打击”。该德国智库发声明回应称,对中方决定感到非常遗憾,同时拒绝这些指控。“作为一家独立研究机构,我们致力于增进对于中国更好、更多元的了解。我们将继续通过提供基于事实的分析来追求这一使命,即使在困难时期也以创造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为目标”。
遭到中方制裁的欧方人员还包括8名政界人士和2名学者。首当其冲的是来自德国绿党的欧洲议会议员彼蒂科菲尔(Reinhard Bütikofer)。他也是欧洲议会对华关系小组的负责人,曾多次在新疆、香港等问题上对北京提出严厉指控。在得知自己受中方制裁后,彼蒂科菲尔称中方的制裁“荒谬”,指中国如今试图在海外压制言论自由、恐吓批评者,“但这只会适得其反,用中国的谚语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图像来源: DW/M. Cui盖勒(Michael Gahler)是另一名受到中方制裁的德国籍欧洲议会议员,这位基民盟人士也是欧洲人民党议会党团安全政策发言人。在得知自己受到中方制裁后,盖勒发声明称,表示这会让欧盟与中国的对话变得更艰难,这令人非常遗憾。“无论如何,我不会放弃倡导人权与民主。此外,我也怀疑,我作为欧洲议会友台小组主席的身份,在北京的(制裁)决定中也起了一定作用“。
图像来源: DW受到中方制裁的还有来自法国的社民党籍欧洲议会议员格鲁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他也是欧洲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以及欧洲议会人权分委会的成员,而后者作为机构同样出现在这次的中方制裁名单上。在中方宣布制裁后,格鲁克斯曼在推特上说,这些制裁是他的“荣誉勋章”,他还会继续抗争!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baca/P. Batard除了上述三人外,受到制裁的欧洲议会议员还包括来自匈牙利的库楚克(Ilhan Kyuchyuk)、斯洛伐克议员莱克斯曼(Miriam Lexmann)。另外,荷兰议会议员舍尔茨玛(Sjoerd Wiemer Sjoerdsma)、比利时议会议员科格拉蒂(Samuel Cogolati)以及立陶宛议会议员萨卡利埃内(Dovile Sakaliene)也在制裁名单上。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尔(图)和欧洲议会主席萨索利 (David Sassoli)已经表态支持这些议员,称中方此举“令人不可接受”。
图像来源: Aris OIkonomou/AFP/Getty Images比利时绿党籍议员科格拉蒂(Samuel Cogolati)在得知自己受制裁后,发推特表示会继续捍卫民主和人权。他还转发了比利时外交部长强烈谴责中方制裁的声明,以及另外一位来自比利时的欧洲议会议员维霍夫斯塔(Guy Verhofstadt)的推特,其中称中方的制裁“终结了欧中投资协议”。欧洲议会原定于3月23日审议欧中投资协议,该计划因最新发展而被临时取消。
图像来源: Johanna Geron/AP/picture-alliance中方制裁名单上除了五位欧洲议会议员、三位欧盟国家议员外,还包含两名学者,分别是德国研究新疆问题的学者郑国恩(Adrian Zenz)和瑞典学者叶必扬(Björn Jerdén)。对于中方制裁,郑国恩(图)在推特上表示,希望柏林也能够为受到制裁的德国政治家、学者和智库发声,强调法国政府发出了措辞严厉的声明,谴责中方所作所为。目前,法国和荷兰已经召见了驻该国的中国大使。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eystone/M. Trezzini瑞典学者叶必扬(Björn Jerdén)是瑞典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中心的负责人。瑞典国际问题研究所3月23日对中国制裁其学者叶必扬的做法表示谴责。3月25日,该研究所刊登了欧洲30多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的联署声明,表达在目前“困难时期,将学术研究人员和民间机构拉入当前的紧张情势而深感遗憾”,“将站在我们同事的一边”,对这次被中方制裁的人员和机构进行声援。叶必扬本人在推特上转发了相关消息。他也表示现在研究中国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令人遗憾。
图像来源: Twitter/Björn Jerden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