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对华政策谁拍板?

2021年12月7日

德国第一位女外长还没上任,已经对北京发出了严厉的声音。她的主张能在柏林得到贯彻吗?另外,中国对立陶宛的贸易“封锁”能起到效果吗?

Deutschland Potsdam | Olaf Scholz (SPD) & Annalena Baerbock (Die Grünen)
谁说了算,总理(肖尔茨,左)还是外长(贝尔伯克,右)?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Future Image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三党联合政府未来的对华政策是统一的吗?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发表评论指出,德国新外长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主张实行“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既要对话也要展示强硬;但总理肖尔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他才是“老板”。评论写道:

 “《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报道,即将就任的联邦总理肖尔茨今年10月曾让人传话给中国主席习近平:他希望延续前任的务实路线,并会约束他的联合执政伙伴绿党和自民党。而贝尔伯克几天前在接受《日报》采访的时候,则呼吁禁止进口来自新疆的产品,因为那里的穆斯林少数民族维吾尔人受到残酷的压制。

 ‘人权政策不是摆给人看的橱窗’,施泰因迈尔(联邦总统,社民党人——译者注)在默克尔政府任外交部长时曾这样说过。现在看来,肖尔茨会继承这个传统。这可能会让他和执政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在联合执政协议中,虽然没有计划要改变对华政策路线,但多处主张德国面对中国时姿态更加自信。

但贝尔伯克也不能太过头,她作为外交部长的决策设计空间是有限的。德国对外政策的关键要素是由总理府定夺的,无论是阿登纳的与西方结盟、勃兰特的东方政策、施密特的北约军备升级,还是科尔的欧盟政策和两德统一,无一不是时任总理的手笔。施罗德就曾把总理和外长的关系形容为‘厨子和跑堂’。”

对华政策可能让德国新总理与执政伙伴产生矛盾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T. Lohnes

经济惩罚 适得其反

欧盟成员国立陶宛因加强与台湾的关系而惹怒北京,乃至受到中国非正式的贸易封锁,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关注。《法兰克福汇报》刊登分析文章写道:

“数日来,中国阻止来自这个波罗的海国家的进口货物入关。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周一致信欧盟委员会,称中国此举是‘史无前例’的‘出于政治动机的经济施压’。”

在介绍了事件的背景和中国与立陶宛的关系如何逐步走向恶化后,文章写道:

 “中国这种经济上的惩罚措施,已是人们所熟悉的手段,近一段时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尤其身有体会。加拿大是因逮捕华为高管孟晚舟受到惩罚,澳大利亚则是因要求对新冠病毒起源开展独立调查。结果,北京当然没有能让这两个国家做出妥协,而是适得其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国内舆论对中国的看法明显变得更具批判性,堪培拉和渥太华政府的对华政策变得更加尖锐,而中国的杠杆也被证明并不那么有效。即便在澳大利亚,经济损失也属有限。由于对铁矿石的需求升高,双边贸易额甚至还有所增加。葡萄酒、大麦和海鲜产品供货商也找到了其它替代市场。

美国总统的印太事务顾问坎贝尔(Kurt Campbell)不久前说,中国试图用‘经济战’迫使澳大利亚屈服,但未能奏效。不过他推测习近平主席可能还没有接获这个信息,即这种做法的后果‘事与愿违’,‘或许在中国,某些反馈链条的运作还不那么有效。’”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