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封城之下的破碎城市

2022年5月4日

德国媒体继续关注中国在奥密克戎变种疫情下,严厉的封控防疫政策给社会民生以及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

Coronavirus China | Lockdown in Shanghai
图像来源: ALY SONG/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柏林出版的《日报》刊登题为"破碎的城市"(Gebrochene Stadt)的长篇报道,介绍上海封城引发的种种人为悲剧,指出北京极端的抗疫已演变为一场"宣传战",为此付出代价的是封控之下的市民。

"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封城已经持续超过了一个月。在上海发生的一切,令人印象深刻地展示了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领导层为了达到政治目标不惜走得多远。对病毒的斗争早已演变为一场宣传战役,而民众的福祉越来越多地成为借口。

更重要的是证明--正如政府两年多以来日复一日向民众灌输的那样: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做到能消灭新冠病毒的国家。'清零'成了所谓本国体制优于西方的象征。但眼下,这有适得其反的危险:流行病学意义上对病毒的零容忍策略毫不留情地揭露出独裁统治的种种弱点。"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在叙述了上海封城抗疫的乱像和居民承受的人道灾难之后,该报驻华记者分析道,习近平之所以坚持清零政策的原因之一是,这一路线一度奏效。直到今年年初,中国曾受封城影响的人口比例微乎其微,绝大多数中国人过去两年都能正常生活。

"但最迟在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种出现后,'清零'政策的代价就明显超出了效益。据北京市场调研机构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估计,今年4月,中国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受到大范围封控禁足的影响。"

但记者认为习近平不会放弃清零路线:"这位中国的意识形态设计师关心的首先是今年秋季的中共大会,会上将宣布他的第三个任期--他将是自毛泽东以来首位两次连任的国家领导人。这一权力巩固不能受到任何危胁,不管是批评声音还是令人防不胜防的病毒。"

上海港因封控陷入半瘫痪图像来源: Ding Ting/Xinhua/IMAGO

脆弱的供应链

《南德意志报》刊登题为"供应链被封锁"( Lockdown der Lieferketten)的财经分析,关注上海封城对全球供应链和经济的冲击。文章援引德国邮政总裁阿佩尔(Frank Appel)称,"中国的封控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实际上大于乌克兰战争"。德国邮政旗下的物流集团DHL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受阻。文章接着写道:

"这一切的发生,正值国际供应链本已捉襟见肘之际:民航班机的运营数量比大流行之前减少,飞机肚子里携带的货运能力也随之降低。在俄罗斯对西方国家关闭领空后,替代航线变得更长、更昂贵。公司企业通过铁路经俄罗斯运送的集装箱数量也减少了。结果是,空运和海运价格比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之前明显上涨。"  

报道指出,德国企业中,数字处理行业、汽车和食品工业首当其冲遇到困难。

"清楚的是,中国各地封城造成的影响要过一段时间后才显现,因为从中国到德国的船只路上需要一个多月时间。而海路是全球集装箱货运最重要、也是最廉价的途径。

目前有消息称,巨大的上海港口的吞吐能力只有正常时候的40%。仅这一点就足以让国际物流承受明显损失:'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相当于缺少鹿特丹和安特卫普两个港口的货物处理量',欧洲最大的内河港口杜伊斯堡港的负责人班根(Markus Bangen)算了一笔账,'而且必须预计到,上海港的货流量实际上不会超过40%。"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