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开放与富足

文山 摘编
2017年3月16日

周四的德语报刊,一方面继续回顾李克强在人大闭幕后的新闻发布会,另外也结合中国历史以及当代的经验,对全球化进行了一番分析。

Containerhafen von Schanghai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A. Tu

(德国之声中文网) 《法兰克福汇报》以"北京的承诺"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总理李克强再次向欧洲企业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但是问题在于,北京以前已经作出过足够多的承诺。

"根据中国政府的承诺,目前许多相对封闭的地区今后也将全面开放,外资企业将获得与本土企业相同的待遇。现在有人怀疑说,中国如果继续有针对性地收购海外高科技企业,从而实现成为全球工业领先大国的目标,那欧美国家就会面临失败。李克强撇清了这种狐疑,同时则赞美全球化,并警告美国总统特朗普不要发动贸易战。"

"中国市场近期内向欧洲企业大幅开放,这并非不可能。一旦北京同华盛顿发生冲突,它便需要欧洲这一合作伙伴。不过,中共当局是否会兑现承诺,这就像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一般不明朗。现在,中国经济的弱点日益显现,与官方统计数字形成鲜明反差。许多驻华德国企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北京当局过去已经作出过了许多承诺,但是后来我们所看到的真相,却往往是另外一幅模样,好比'两会'结束后北京重又灰蒙蒙的天空。"

乾隆年间的中国社会,对外封闭、对内高压;朝廷富裕、民间清苦。图像来源: EMMANUEL DUNAND/AFP/Getty Images

《新苏黎世报》则刊登了一篇题为"孤立主义损害社会富足"的客席评论。文章作者、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教授格拉利(Stéphane Garelli)指出,特朗普造墙、英国要退欧,西方国家的孤立主义倾向正在抬头,但是从历史上看,孤立主义从来没有实现其"让国家恢复昔日荣光"之愿景。

"公元1424年,郑和回到中国时,新登基的明仁宗下令销毁船队航行探险的资料。郑和此前带领一支令人惊叹的船队下西洋,其中最大的舰只长达120米。随着销毁工作的进行,中国也进入了长时间的封闭期。1793年,马嘎尔尼(Earl George Macartney)携英国使团拜见乾隆帝时,他发现此时的中国虽然朝廷富裕,但是整个国家却面临动荡。20世纪,法国政治家、学者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以《停滞的帝国》一书讲述了中国的这段历史时期。"

"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Angus Maddison)曾花了许多心血研究社会福祉问题,对公元元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当时,中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人均GDP都差不多,按购买力平价折合约600美元。1300年,意大利北部成为人均GDP最高的地区,达1600美元。而到了1600年,荷兰则以2650美元摘得桂冠。1820年,英国凭借其巨大的贸易帝国以及工业革命成为了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国际贸易、开放政策都是社会富足的基础。"

"与之相对应,中国在历史上时常经历长时间的封闭,它的人均GDP一直到1963年才重新恢复到公元元年的水平。在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中国统治者都无法让他的民众能够长时间享有富足。转折点一直到1979年才出现,邓小平推动了改革开放政策,而这一政策结果是非常震撼的。如今,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

"我们再把话题转回航海。全球当今50座最大海港中,超过半数位于中国。中国在全球海运中的比重达到39%。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成就,中国顺应了开放、贸易的时代潮流。与此同时,早前的受益者--比如美国、英国,也许还有法国--却在挥别全球化。他们以为,这样做就能重新获得富足。"

"我们当然不应该轻视全球化的副作用。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过去10年中,发达国家约7成中产家庭的收入没有增长;在美国,则是80%家庭的收入没有增长,在意大利这个数字更是接近100%。这一趋势必须得到重视,并予以修正,但不应该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来实现。历史已经证明保护主义会失败,但是今天许多民粹主义者依然在鼓吹保护主义。"

 "那么,为什么开放和贸易能够实现富足?这大体上是因为: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民而言,在一个开放的、贸易自由的世界上,他们能够从别国民众身上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一利益要大于在战争条件下干掉别国民众所能获取的利益。……但是为什么如今突然有那么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忘却历史教训了呢?"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