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当价值观遭遇经济利益

2025年11月19日

德国财政部长克林拜尔的中国行程接近尾声。由于这是德国黑红政府上台以来,首次有内阁成员到访北京,因此克林拜尔的中国之行自然受到了德语媒体的格外关注。

德语媒体:当价值观遭遇经济利益图像来源: Bernd von Jutrczenk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写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德国的经济体量也依然还能排名第三。但中德之间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乎,德国政府内部产生了一个怪异的现象:人人都想证明自己拥有接触中国的最佳渠道。这篇题为《在中国,克林拜尔讲话很得体》的评论写道:

“基民盟政治家、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取消了访华计划,理由是中方安排的高端会晤日程过少。接下来就有了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作为首位内阁成员的中国之行。或许,社民党同中共之间的友好往来,有助于改善德中关系。”

《南德意志报》评论指出,此次克林拜尔访华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联邦政府的代表,也是德国社民党的代表:

“周一他同中国副总理、财政部长何立峰举行了会晤。周二则以社民党主席的身份参加了中共和社民党的党际对话活动。社民党充满自豪地宣布,王沪宁在人民大会堂会晤了克林拜尔。要知道,王沪宁可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亲信。

克林拜尔说过,彼此直接对话总比议论对方要好。这一点他说得很对。他在中国讲话时,很好地把握了尺度,没有说教意味。他表示,中国应当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尽快结束战争。他也解释了欧盟对两家中国银行实施制裁的原因,理由是它们涉嫌帮助莫斯科规避制裁。他还多次强调,希望中方承诺不再进一步限制稀土出口,因为基于对进口稀土的依赖使德国很容易成为胁迫对象。

11月17日,中国副总理、财政部长何立峰欢迎克林拜尔到访。图像来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当然,克林拜尔并没有得到这类承诺。不过,他也没有显得过于天真和轻信,这是值得称道的。或许他已经从当年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窘境中吸取了教训。克林拜尔的计划是,通过财政资助,确保德国能够更多地从其他国家获取关键原材料。”

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利益

《莱茵邮报》发表评论称,外交从来都是一门高超艺术:既要捍卫本国利益,又要体察对方的需求,既要表明观点,又要让对方保持体面。而具体到对华关系的问题上,这就要求德国政治家在价值观导向和经济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篇题为《划清界限与保持合作》的评论写道:

”经历一系列波折之后,尤其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临时取消访华行程之后,克林拜尔作为本届联邦政府成员访问了北京,这终究是一件好事。尽管当前的对华关系很困难、很复杂,但对德国来说,不同中国对话,也绝不是一个选项。

这并不是说,对于中国肆无忌惮的利用自身竞争优势的做法,德方要选择沉默。对于市场准入、借稀土和芯片成为施压手段的做法,必须要当面明确指出。中国确实在借助别国的经济依赖来实现自身地缘政治的目标,这一点毫无疑问。对此视而不见,显然是幼稚的。


与此同时,同德国建立良好关系也是中国的利益所在。中国不想成为欧盟的谴责对象,他们也注意到了欧洲有可能会出现保护主义的趋势。中国明年三月将会推出下一个五年计划,而且中国自身也面临着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五十年一胎化政策带来的严重人口结构问题。有鉴于此,尽管拥有强有力的地位,中国也需要寻求某种均衡,而德国应当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否则德国将难免在中美竞争中受到碾压。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