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德国需要对华战略

2022年11月3日

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四十年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而已经是对内实行高压,对外炫耀武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种背景下,德国总理肖尔茨今天开始的中国之行,自然也在德国国内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Deutschland  China Symbolbild
图像来源: Jia Qing/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称,在习近平的统治下,新疆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穆斯林监狱,世界曾经最自由的城市香港则四处弥漫着恐惧的氛围。中国政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习重新回到了一人专制和意识形态至上的过去,政治管控已被置于经济发展之上。这篇题为《肖尔茨的中国之行欠考虑》的评论写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来,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又开始把自由世界视作意识形态领域的敌人。制度之争死灰复燃,2019年,欧盟将中国定义为'制度对手',而此前很久,习近平的宣传家们就已经发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号召。习治下的中国就是要向世人证实,中国的制度要比西方民主更优越,中国将重塑世界秩序。

正如德国宪法保卫局局长哈尔德旺( Thomas Haldenwang)所说:'如果说俄罗斯是场风暴,那么中国就是气候变化。"事实的确如此,欧洲民主的世纪挑战,并不是俄罗斯,而是更强大、更有计谋的中国。习近平的中共告诉中国民众,不久的将来就可收复台湾,为此目的动用武力也在所不惜。

对德国来说,一个不好的消息则是:德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已远远超过了曾经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德国对中国的依赖源自供应链和销售市场。如果说俄罗斯的侵乌战争带给了我们某种教训,那就是欧洲人必须开始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而且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这并不是说要同中国脱钩,结束伙伴关系。而是说,欧洲必须消除受人胁迫的危险。"

《南德意志报》:肖尔茨应做信念坚定的欧洲人,而不是德国对华经济依赖的幽魂。

评论指出,肖尔茨领导下的德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变化,还在一如既往地执行默克尔时代的对华政策,还在天真地认为,德国可以在美中地缘政治冲突的夹缝中,和北京大谈生意:

"肖尔茨选择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访问中国,这本身就是给北京的大礼。这位德国总理一定要做疫情之后到访中国的第一位西方政治家。而对于刚得以终身执政的人民领袖习近平及其宣传机器来说,德国总理的来访,与其说是伙伴互动,倒不如说是藩属纳贡更为贴切。

德国政府正在拟定中国战略。如果肖尔茨也能像他的执政伙伴一样,高度重视来自中国的挑战, 那他就应当在北京做一个信念坚定的欧洲人,而不是德国对华经济依赖的幽魂,只有一体化的欧洲才有成功的希望。他必须明确告知北京,一旦对台动武,习近平将付出惨痛代价。他应让对方意识到,他会认真对待制度之争,而大众和巴斯夫等扩大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它们的利益和德国的国家利益已不再完全吻合。

肖尔茨过去几周的言谈举止中,还看不出这类的表现,而可以看到的画面则是,中国有应对西方的战略,而肖尔茨则没有对华战略。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要凌驾于西方民主制度之上,因此已不能继续像从前那样继续和中国做生意。对此,德国总理似乎还缺乏理解。"

《商报》也发表评论称,肖尔茨总理如果想一如既往地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显然是个错误,因为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德中关系已经成为过去。评论写道:

"欧洲并没有人要求同中国全面脱钩,而盲目追随美国的激进围堵路线也绝不是可取的战略。但是,从经济角度去定义对华关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美国方面而言,无论谁能赢得2024年的总统选举,美国都会进一步对北京施压。届时,德国企业可能会面临要美国市场,还是要中国市场的抉择。两级世界经济的形成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如果德国至少还想保留一些决策权,就必须以欧洲为后盾,在同中国打交道时,也应当将庞大的欧洲内部市场的准入问题作为谈判筹码。从肖尔茨总理近来独辟蹊径的做法来看,他似乎对这一问题还缺乏认识。也许在同习近平会谈的过程中,肖尔茨会有所改变。毕竟作为伟大领袖,习近平提出了制度之争,他还相信,中国的专制模式不仅适用于全世界,也能主导全世界。“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