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必须阻止中美开战

2023年2月6日

中美之间的气球纠纷依然让德语报刊高度担忧。《南德意志报》认为,中国释放气球固然是挑衅,美国击落气球也是在蓄意升级冲突。《商报》认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两个核大国之间的矛盾升级。《慕尼黑信使报》则呼吁欧洲各界做好对华脱钩的准备,切勿抱继续骑墙的幻想。

美军战机发射导弹击落中国气球
美军战机发射导弹击落中国气球 图像来源: Allison Joyce/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报》以"击落气球是一种政治表态"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美两国必须尽快相互解释清楚自己的行为,否则这一系列挑衅行为就会引发一场不可控的冲突。

"在气球飘到大西洋上空后,击落行动就没有必要了。气球搭载的摄像机早已在过去几天中完成了任务,而且它拍到的画面不会比中国卫星拍到的更好。所以,击落行动就是一次政治表演。特朗普任职期间,中国气球曾经三次飞越美国,拜登总统此前也遇到过相似的情况,但都不认为击落是合适的举措。因此,现在击落气球,是故意激化矛盾的决策。"

作者认为,由于面临反对党指责对华态度过于软弱,拜登的此举可以说是别无选择;而且,中国此举确实是蓄意挑衅:假如真是一枚气象科研气球失控,中方本应该及早主动通知。"关键在于,中国正越发放肆地一再拓展自己的行动空间,试探并推动改变红线。如果这一切都在国际法框架内,则无可指摘。但是在南海、台海或者钓鱼岛海域,中方的此类行为正愈发频繁。"

"现在的问题是:击落行动是否明智?美国政府跨越了一条自己之前一直遵守的红线,这条红线也有助于自我保护:在超级大国的争霸中,一切手段都要讲究适度原则;制裁必然遭致对等制裁,军演也会遭致反制军演。谁先开枪,也必然会遭到还击。"

"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互不沟通局面,刚刚出现了缓和迹象。去年秋天的G20峰会期间,两国元首刚刚给出了相互接近的信号。中美双方以可控的方式打交道符合双方的利益,外界对此的希望刚刚开始增长。所以,中美争霸亟需游戏规则,否则就会有不可预测的矛盾激化风险。"

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弹道导弹,差点引发美苏爆发核战争 图像来源: AP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必须阻止新的古巴导弹危机"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美关系已经跌到了几十年来的最低点,在侦察气球事件后,各方有责任来缓解冲突。

"一些专家已经将眼下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进行类比。当初,美苏之间面临核大战的危险。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美国和中国这两个核大国之间出现这样的危险升级。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则有助于缓和当前的冲突:在任何情况下,双方的沟通渠道都必须畅通,从而避免局势进一步激化。"

"所以,美国国务卿推迟访华的决定是错误的。但是在美国,人们似乎认为,布林肯访华本来就没什么值得期待的。拜登政府更加害怕的是:和专制中国领导人的外交对话会被共和党指责为软弱。这是因为美国政界已经毒化了中国议题。任何接近中国的举动都不可能在美国国内获得政治加分。不论是在民主党,还是在共和党,都会在即将到来的选战中激化其反华论调。"

文章接着指出,中国气球飞越美国领空是毫无疑问的挑衅行为;就算气球如中国外交部所称为民用科研气球,但是在一党专政的中国,民用和军用的界线本来就很模糊。

"但是,气球危机依然留给我们一些疑问:为什么偏偏是现在飞越美国?为什么五角大楼在布林肯即将访华时才披露消息,而不是在之前刚刚发现时?这样的中国气球前些年也飞越过美国领空,为什么现在却能引发如此大的声浪?我们面对的真的是来自北京的试探性气球?"

"两个超级大国相互窥探,这一点也不让人惊讶。间谍是一种政治手段,对于争夺全球主导权的两个大国更是如此。对于美国而言,中国是最大的地缘政治威胁。对于中国而言,美国试图用新冷战遏制中国崛起。相互挑衅只会越来越频繁。"

作者随后盘点了中美双方近几个月来围绕台海的较量,还注意到美国试图在南海乃至整个印太地区保持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而中国方面频频支持俄罗斯的言论也屡屡引发争议,美国更是怀疑中国暗中在帮助普京。此外,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美国也在逐渐加码制裁,限制对华的芯片技术出口,这点也让包括荷兰在内的欧洲国家越发担心被牵扯到中美冲突之中。

文章最后总结道:"中美关系现在处于1979年正式建交以来的最低点。恰恰是现在,两国必须保持沟通,包括在台湾问题上。一场新的古巴导弹危机必须被阻止。"

所有欧洲企业是否都应该接受对华依赖性压力测试?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Dycj

《慕尼黑信使报》以"德国总理先生,对华政策也需要时代变革"为题,刊发评论指出,鉴于美中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欧洲必须做好和中国脱钩的准备。

"尽管现在还不至于立刻开战,但局势也已经很清楚:独裁者习近平越来越具有攻击性的姿态,正在减小欧洲人在两个超级大国间回旋的空间,欧盟难以继续在中美夹缝中优先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欧洲议会人民党团主席韦伯(Manfred Weber)就正确地呼吁自由世界应当并肩应对激烈的体制竞争,切勿幼稚地跌入俄乌战争后的下一场危机。"

"尤其在德国,许多人依旧没能听见枪声,就像之前在对俄政策问题上那样。德国总理肖尔茨不久前像商人一样礼待中国领导人,仿佛时代变革不存在似的,像极了他亲密的前任总理默克尔。中小企业纷纷避免对中国投资,但是大众、宝马、奔驰、巴斯夫等大企业近期依然在大举拓张中国业务。"

"德国以及欧洲不仅仅需要应对拜登政府的不公正补贴政策,还需要一份中国战略。这份中国战略不能再循着肖尔茨的经济利益优先思想,而是应当考虑风险因素:企业必须通过压力测试来揭示其对华依赖性,国家出口担保必须予以喊停,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必须被排除在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外。是时候在对华政策上也进行时代变革了。谁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谁就没有从乌克兰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