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拿什么政策面对你,中国?

文木(摘编)
2020年5月30日

全球冲突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欧洲和德国怎样应对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亚洲专家给出了建议。而《南德意志报》的发表的一篇评论指出,德国政府必须准备好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

Symbolbild Deutschland und chinesisch-amerikanische Rivalität
德国从今年7月起担任欧盟27个成员国的轮值主席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C. Ohde/M. Cui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年前,欧盟为中国找到了一种高级的形容词:'战略对手',同时也是'合作伙伴 '和 '竞争对手'。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欧盟制定的这个崇高战略到底是什么:一个词语组合、华丽的政治辞令、一个矛盾的说法。"《南德意志报》本周五晚间发布的一篇评论开头这样写道。文章指出,如果从智库的角度去分析,"战略前瞻"可能是描述复杂关系的一个高明的巧思,但在实践中,它毫无用处。

作者Stefan Kornelius指出,中国不再隐瞒自己的诉求,在贸易和投资政策上、在技术和市场的竞争中、在军事上、意识形态上、政治上、国际组织中都积极主动:"(北京)在这些领域制定规则和标准、提出诉求或者是侵犯权利。因为(对中国)过度依赖,所以国际上对这种世界新秩序并没有发出太多争议。北京是采取行动,并非是和他人磋商。"

因为总统及其政府的无能,美国加快了世界重新洗牌的速度:"美国对中国的强势态度,起初是在贸易问题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意识形态化,加上疫情危机的助阵,这种做法让小国(比如德国)变成了政治孤儿。"

作者指出,这对德国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作为轮值欧盟理事会主席,联邦政府必须准备一个它还没有准备好的战略决定,德国政府很少必须做出这样重要的战略决定:"如果它加入到美国妖魔化中国的行列中,就会加快世界的分裂,给未来几十年带来影响,充满了弊端。但如果任由中国为所欲为,只会助长北京的贪婪,纵容中国的行为方式,背叛自己的价值观。"

《南德意志报》题目为"时间紧迫"(Die Zeit läuft ab)的文章接着提出,只有所有欧盟成员国共同合作,才能成功找到一条既能缓冲来自华盛顿的压力,又能迫使北京走上正路的一个中间路线。不过在人大通过港版国安法后,27个欧盟国家反应大不同可以看出,他们齐声说话是有多么的难。

文章指出,现在,不应轻率地做出重要的决定,无休止的空谈也毫无用处,理事会主席国的日程表上包括欧中峰会,这是一个机会,有可能中国领导人届时会到场,而北京目前正在回避与市场巨头欧洲发生冲突。

作者写道:"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了,柏林应该毫不犹豫地明确提出要求(顺便说一下,这些要求在一年前的上届欧中峰会上就已经列出了,此后就一直被忽略)。"文章最后指出:"万事大吉,没人受伤这种说法,在战略文件中和公开演讲中也许可行,但在真正与中国打交道时却根本不行。"

疫情下的中德合作项目

02:1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不应与中国为敌?

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发布了一篇题为"我们不应该宣告中国为敌人"(Wir sollten China nicht zum Feind erklären)的专访。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亚洲项目主管厄特尔(Janka Oertel)对欧洲和德国给出这样的建议:"我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尤其是与中国的竞争----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经济与中国完全分离,甚至宣布中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必须做足功课,确保本土企业保持竞争力,并且明确地表明我们的立场。也就是说,在国际层面上,要使我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更加明确。对于关键行业来说,这也意味着要仔细审视一下对中国的依赖性,在哪些地方存在着不合理的依赖。这里需要多元化发展,这对全球化并不是坏事,甚至可以帮助其他地区变得更有吸引力。"

采访记者Sven Böll问道,您的意思是,我们必须变得更好,而不是要试图改变中国?厄特尔回答是的,她接着解释道:"在可预见的未来,为德国企业在中国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条件仍然困难重重。目前,中国的体制明显偏向本土企业。但德国的国内市场和第三市场,我们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幸运的是,德国企业早就已经开始着手这样做了。"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