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昔日灾难 今日沉默

雨涵摘编2016年5月14日

中国文革五十周年纪念之际,德语媒体关注了中共今天对于文革的集体沉默,回顾了十年浩劫给中国造成的破坏,还探讨了毛泽东思想对西方左派思潮的影响。

China Peking Kulturrevolution Rotgardisten Rote Garde Wuhan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Bildfunk/UPI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末到来之际,主要德语媒体纷纷发表了关于中国文革五十周年的评论文章和观点访谈。《法兰克福汇报》(FAZ)驻京记者Petra Kolonko在简短回顾了文革"十年浩劫"中的暴力与混乱之后指出,五十年后的今天,对于这段共产党统治的黑暗时期,中国官方仍然集体保持沉默。"没有任何官方组织的纪念活动,几乎没有个人回忆或是反思性质的文章发表,更不用说共产党亲自出面为自己曾经给这个国家造成的灾难道歉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革就成了禁忌话题,因为中共担心,回顾这场灾难会使自己的执政合法性毁于一旦。"

不仅如此,这篇标题为《巨大的沉默》的文章继续指出,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还将所有对共产党历史予以负面评价的人称作"历史虚无主义"。而且他还禁止发表有关党的前领导人的消极言论,当然主要是毛主席不容批评。"这样,历史学家和记者们就像是动物被套上了口络。尽管中共在1981年对于文革的官方口径仍然没变,那就是文革是一场浩劫,是毛主席所犯的一个错误。"

"然而,仅仅是公开对这一定义进行讨论,或者是评价毛泽东个人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禁忌",《法兰克福汇报》记者继续写道,"过去在党内还有过关于是否要拆除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并且重新评价其领导的内部讨论;而在习近平领导之下的中共,对此始终沉默。习对于毛主席的维护超出之前几任中共总书记。其实习近平也是文革的孩子和受害者。当文革开始的时候,他才13岁。他的父亲习仲勋在文革期间受到了批斗,被监禁数年。当父亲被捕的时候,习近平15岁。后来和大多数的城市青少年一样,他被下放到农村,在那里度过了几年艰苦岁月。1975年,由于家庭背景的关系,他得以比其它下放青年更早地回到城市,并且开始读大学。"

由于习近平和他的家庭曾经深受文革之苦,所以在他刚刚上台的时候,中国的不少改革派曾经期待他不会走"左"的路线。然而这一希望并没有成为现实。"习近平证明了自己是毛泽东忠实的学生,他注重中央集权,并且加强了对党和社会的控制。"不仅如此,国家宣传机器将习塑造成为光辉领袖人物的做法,也让人联想起毛泽东时代的个人崇拜。

德国左派报纸《日报》(taz)在文革五十周年之际采访了德国历史学家科宁(Gerd Koenen),这位共产主义研究学者将中国的文革称作"吸引人的残暴"(Attraktive Grausamkeiten)。他认为文革是一场刻意的无序民众暴力的爆发:"因为你可以对那些青少年团体进行控制和操纵。毛泽东当时所遵循的更多是一种中国式宇宙论的世界观,即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他就像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王一样,观察着一切混乱的发生,一会儿扯一扯这条线,一会儿又拉一拉那根绳,将军队派到这里又派到那里。"

高举毛主席语录,跟着毛主席走的红卫兵图像来源: Imago/United Archives

毛主义在西方的一度风靡

《日报》的记者提问,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革对于西方的左派来说曾经是一种神话,尽管它造成了如此可怕的暴行?科宁指出,这些暴行很多都是在基层发生的。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残暴本身并不一定令人反感,反而还可能会非常吸引人。"他接着解释道,在文革期间,红卫兵被派到内蒙古、东北的基层。这种自我无产阶级化的行为对于西方的左派来说是一种范本:离开学校,进入工厂……在1968年的巴黎,毛主席像章在满大街流行。连影星碧姬·芭铎都戴上了红卫兵帽。像法国大导演戈达尔(Jean-Luc Godard)这样的知名艺术家都亲自烧毁了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且宣誓:'从现在起,我们要服务人民。'"

科宁认为,在1967/68年间,毛主义成为一种国际现象,并且在西方成为一种思想流派,它被当时的青年一代诠释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他还提到了当时德国流行的一句口号:"您已年迈老去,我们却青春气盛--毛泽东!"

然而文革到最后,还是没有按照"伟大舵手"毛泽东的意愿发展。对于文革结束后中国政治的发展,科宁评述道:"邓小平仅仅使用极其简单的意识形态力量,就将中国如星火一般的经济发展潜力以及个人追求发展的能量动员了起来,而这恰恰是当年毛泽东希望用暴力去压制的。然而与此同时,中共选择了完全依靠秩序和步调一致的路线--在紧急情况下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来维系,就像1989年天安门屠杀事件一样。"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