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欧洲必须保住自己的核心工业

2025年11月27日

《新苏黎世报》客座评论称,如果不能在贸易和工业政策领域对“中国冲击波”做出统一的回应,欧洲丧失本土工业基础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世界报》写道,中国正在取代德国成为“汽车大国”。

德语媒体:欧洲必须保住自己的核心工业图像来源: 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客座评论称,曾几何时,中国曾是欧洲工业出口的最重要市场,也是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现如今,中国的身份已经从“买家”变为“卖家”,北京正在重塑欧中贸易关系。这篇题为《中国不再是欧洲产品的销售引擎》的评论写道:

“2010年至2020 年期间,中国一直是欧洲重要的增长市场。但从 2022 年开始,中国已从欧洲的‘需求引擎’转换成了‘净竞争对手’。欧洲工业出口中的一些核心产品,已被中国产品逐渐挤压出局。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并非关税政策,而是中国实现工业自主的政策以及政府扶持的‘中国制造2025’以及‘双循环’等工业倡议。

中国发起出口攻势的同时,国内需求却在不断下滑,有鉴于此,欧洲本土工业预计将面临严重下滑,特别是在传统及电动汽车行业、机械制造(标准设备)、绿色技术、化学和基础材料、中等复杂度的医疗设备、汽车零部件和电子等领域。

相反,欧洲却对进口战略性重要原材料存在依赖,如稀土和半导体,而这些产品都在中国的掌控之下。作为欧洲重要的工业基地,德国的重要产业,如汽车、军工和其他高科技产业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和许可证制度形成了高度依赖。

与此同时,中国则对进口欧洲的高科技产品感兴趣,例如半导体或航空航天领域的产品。当前,外贸成为地缘政治武器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各国安全及其安全政策的重要议题。欧盟如果不能制定出协调一致的贸易和产业政策,那么几年之内,欧洲工业基础的重要部分可能就会损失殆尽。十年前,欧洲的光伏工业就是这样消失的。

欧盟及其成员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他们在产业政策层面已经同中国陷入了一场制度竞争。但迄今为止,欧盟各国做出的回应却依旧支离破碎、犹豫不决。尤其同中国中央调控的产业战略相比,欧盟的政策协调性却严重不足。欧盟的政策必须包含多个因素:改善框架条件,尤其应将政府管控降低至合理水平。促进创新、研发和教育,同时也应努力实现供应端和销售市场的多样化发展。”

《新苏黎世报》这篇客座评论的作者Beat Hotz-Hart, 是苏黎世大学经济学荣休教授,也曾常年担任瑞士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署副总裁。评论作者认为,面对中国的强劲竞争压力,欧洲未来将无法保全整个工业基础,但欧洲必须做出战略抉择:那些无法取得胜利的领域可以有序退出,那些不可避免合作的领域需要开展谈判,而那些决定欧洲未来的领域则必须全力防守和加强:

“高价值领域是出口机遇的脊梁,也是欧洲技术及安全主权的根基。失去这些领域将使欧洲陷入对中国的结构性依赖。因此,这些领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得到保卫和加强。欧洲不仅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协议来稳定这些领域,还必须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只有这样,欧洲才能对中国的出口型经济增长模式形成改革压力。但如果欧洲拿不出政治倡议和领导力,那么,欧洲的工业未来就只能由中国共产党的官僚们来主导了。”

德国汽车大国地位不保

《世界报》以《德国汽车大国地位不保》报道了中国汽车工业对德国构成的强劲竞争压力。文章写道:

“来自波鸿汽车研究所CAR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中已有 20% 面向出口。 2024 年,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国内市场残酷的价格战,进一步推动了制造商的出口热情,电动车领域尤为如此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电动车产业的重要枢纽”图像来源: Li Jianan/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而扩大出口的尝试也取得了成功:今年年内,德国的中国品牌新车注册量已翻了一番。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在英国和南美洲也非常成功。其他一些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今年1 月至 9 月,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总共在比利时销售了218,000 辆,排名其次的则是英国和巴西。

波鸿汽车研究所认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电动车产业的重要枢纽。该研究所的评估报告中写道:‘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的电动车产量更高,也没有任何国家有比中国更大的锂电池产能’。有鉴于此,中国对汽车大国-德国构成了日益强劲的竞争压力。

波鸿汽车研究所的一项比对显示:今年德国预计生产大约410万辆汽车,仅比2020年增长了17%,比2000年则减少了100万辆。在国际汽车产品排名中,德国正在一路下滑,而中国则在直线上升。”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