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世界报》驻华记者以"中国悼念'老朋友'施密特"为题,关注了中国国内对刚刚去世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的悼念。
"北京高规格悼念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而且其方式也不寻常。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总理李克强都不仅仅以职务身份,还以个人身份进行了吊唁。值得注意的是,周三晚的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首要位置播发了这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唁电。"
作为一档通常只注重国内政治内容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随后还播出了介绍施密特生平的短片,并将他称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各大报刊则刊文赞扬施密特撰写的有关中国的书籍与文章。《环球时报》认为施密特代表了 "独特而深刻的立场与观点"。施密特的著作也都被译成了中文,获得了相当高的销量。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也为这位德国社民党人点了蜡烛。
而审查官则密切注意中国社交媒体,确保只有对施密特的正面言论才能出现在网上。对于中国的维权人士而言,施密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们批评施密特对北京政权侵犯人权行为的理解,而他抨击西方指手画脚的言论,也饱受人权人士的非议。施密特对89年六四事件的言论,也备受批评。对于施密特的批评言论根本不为微博所容。
德国《商报》则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北近日肆虐的雾霾。文章以"中国有多脏"为题,指出中国虽然在环保领域雄心勃勃,但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关键问题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进一步跌破6.5%,北京当局会作出怎样的反应。这不仅仅事关经济刺激方案,还事关生态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届时环保意味着工作岗位的流失,中央政府是否还会坚持严格的环保法规?"
文章接着以东北地区为例,指出东北是经济转型中牺牲最大的地区。"辽宁省、黑龙江省的经济陷入了衰退,大规模的失业难以避免。现在,不少人呼吁在推行环保新规时,留出更多的过渡时间。而与此同时,入冬以来,东北地区的雾霾令人窒息。上周末沈阳的细颗粒物浓度达到了1200ppm,甚至还有一监测点测到了1400ppm的峰值。绿色和平将其称为雾霾新纪录。"
作者在文末写道:"中国有机会去兑现其绿色未来的承诺,中央政府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还有望成为巴黎气候会议上的推动性力量。我们也只能希望,即便中国在经济陷入困境时,也依然能坚持这样的目标。这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是全球各国的利益所在。"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是战后联邦德国第三位社民党籍总理。早年他就以擅长处理危机而闻名于外。施密特在德国政坛上是最独具风格的政治家之一。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Bodo Marks赫尔穆特·施密特是联邦德国成立后当选的第5任总理。早年他就以擅长处理危机而闻名于外。施密特在德国政坛上是最独具风格的政治家之一。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Bodo Marks1962年2月汉堡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对当年42岁的施密特来说是从政道路上经历的第一场重大考验。他抛弃了官僚主义的做法直接将联邦国防军派往救灾现场。他也由此赢得了“行动者”的美名,在国际上也获得了称赞。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1969年10月22日,施密特出任勃兰特政府国防部长一职。任期内,他将兵役期从18个月减少到15个月。1972年他改任联邦财政部长,他也由此进入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核心。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1974年,勃兰特辞去总理一职。施密特成为勃兰特的继任。他被看作是颇具能力的经济指挥,但是在社民党党内却引来越来越多的批评。特别是党内的左翼人士对施密特务实主义的做法甚为不满。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施密特的妻子Loki(Hannelore)是他在政坛之外生活的绝对重心。二人于1942年结为伉俪。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但是儿子不到一岁就夭折。2010年Hannelore因病去世。施密特与妻子相伴的60多年的时光里相敬相爱,是很多夫妻的楷模。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1977年,德国雇主联合协会(BDA)主席的汉斯·马丁·施莱尔(Hanns Martin Schleyer)遭极左恐怖组织“红军派(RAF)”绑架并被杀害。图为施密特在施莱尔的葬礼上向施莱尔的遗孀表示慰问。这一年的秋天也正因为“红军派”实施的一系列恐怖行动而在德国历史上被称为“德国之秋”。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在外交方面,施密特一直同邻国法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同法国前总统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交情甚笃。70年代末期,在施密特和德斯坦的共同倡导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将各国货币的汇率与对方固定,共同对美元浮动。施密特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是好友。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70年代末80年代初,德国民间的环保意识和和平意识不断增强。尽管如此,施密特还是坚持表示支持核能建设。另外他追求稳定德美关系,依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遏制苏联扩张。与西欧国家共同促成“北约双重决议”,允许美国在欧洲部署可以打到苏联本土的巡航导弹。这些做法为施密特招致了来自党内外的批评与指责。
图像来源: ullstein bild - BPA1982年10月1日,施密特在议会信任表决中败北,卸下总理一职。随后科尔在提前举行的大选中胜出。在此之后社民党在野16年。施密特逐渐退出政坛,成为德国《时代周报》的发行人之一。他在国际上也依旧活跃。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退后后的施密特依旧热心参加各种各样的涉及内政外交问题的讨论会。2005年有一项调查显示,施密特是最受欢迎的德国政治家。在社民党党内他也是颇有人气的高参。
图像来源: Hoffmann und Cam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