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谁来重振西方民主?

文山 摘编
2018年3月20日

以集权获取效率的中国威权模式,为什么不应该成为主导世界的发展模式?面对中国的不公正贸易战略,欧盟又应该怎么办?这些是德语报刊评论版所关心的话题。

China Nationaler Volkskongress 2018 in Peking | Präsident Xi Jinping
图像来源: Reuters/J. Lee

(德国之声中文网) 最新一期的德国《明镜周刊》以"习近平有些过分"为题,刊发驻华记者撰写的社论指出,注重发展的中国威权体制固然拥有效率优势,但是却并不是国际新秩序的合适模式。

"对于我们欧洲人而言,习近平大搞个人集权并不是关键问题。西方人对中国的前途几乎已经没有影响力。如今的中国,已经在政治、经济、学术等层面挑战带着西方烙印的世界秩序。北京想要输出其所谓的'注重发展之独裁'模式,在世界许多地方,这种模式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

面对各种问题,中国政府似乎总是能找到解决方案。图为山东得州的一片居民楼,屋顶铺满太阳能电池板。图像来源: Imago/Xinhua

"而让中国模式具有如此吸引力的,其实并非独裁,而是发展;并非其统治方式,而是其取得的成果。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年均接近10%。每年都新增1300万个就业岗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几乎实现了充分就业。固然,经济奇迹也造成了很多问题,但是中国政府总是能够找到具体方法来纠正这些问题。比如医疗、新能源、空气污染、贫富差距。北京计划在今后两年让最后4300万民众脱离贫困;而中国曾经有着8亿贫困人口。只要没有天灾、战争、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现代中国一直是威权体制。但是,过去40年的成就,还是因归功于邓小平的谨慎开放、集体领导制、权力制衡机制。这恰恰和习近平现在所做的相反。让中国强大的,是邓小平的功劳,而非习近平一项又一项的倒车决定。"

"另一方面,让西方衰弱的,并非是民主的缺陷或者是民主的泛滥,而是因为民主国家在很多问题上现在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令人感到无比尴尬的大型工程延误、经济困难人群与社会主流的疏离、面对阿拉伯等地区冲突时的战略缺失:西方国家缺少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社会、经济、外交政策。而在过去几十年,欧美国家在这些方面本是出类拔萃的。这种局面,就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在全球形象上的差异。北京显得坚定、富有行动力、自信得甚至有些傲慢。而西方则显得分裂、彷徨,充满怨恨地忙于解决自身的问题。"

"但是,习近平的强权国家模式,却并不适用于国际新秩序。要实现良好的治理,并不需要独裁,而是需要更完善、更高效、更具前瞻性的民主体制。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西德的东方政策、现代福利国家体系、欧洲一体化,西方国家的这些里程碑式成就,都是由民主国家政府实现的。这些成就,让许多当年的独裁政体纷纷效仿:智利、韩国、西班牙、台湾。即便是中国,也曾经多年学习西方模式,而不是像今天这样鄙夷地认为西方模式已经'过时'且'失败'。"

"西方没有必要对中国采取守势,西方也不能将中国当作敌人。不论中国今后是由强权还是民选议会治理,不论它今后是极权还是民主:化解当今世界的危机、处理全球化的后果,都离不开中国。而要证明民主政治比威权政治更具可持续性,则只能靠我们西方人自己。"

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受到不公正待遇由来已久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周二出版的德国《商报》则关注了欧洲企业在海外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该报以"欧洲企业日益受到政治的侵害"为题,刊发评论,呼吁欧洲国家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实施更为严格的关键行业外来投资审核制度,保护欧洲的经济利益。

文章注意到,尽管中国台面上支持自由贸易,却在本国市场对外国企业设置许多准入壁垒,同时又指导本国企业收购西方企业来实现本国的技术飞跃。作者认为,相比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习近平推行的其实是战略经济民族主义,而欧洲却还在担心强硬反制措施有损市场开放之原则。"寻找盟友、强化世贸组织的作用,欧洲当然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坚持原则不能夸张到幼稚的程度。要是别人屡屡犯规,你却只是一遍遍地对别人宣读规则,这样做显然是不够的。"

"欧盟委员会已经足够频繁地警告中国,不能再继续不公正对待欧洲投资者。几乎在每一次发言中,都会提到对等原则。但是,欧中双方的投资协议却毫无进展。因此,欧洲现在有足够理由加大对华施压力度。"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