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贸易战暴露了谁的软肋?

文山 摘编
2018年8月2日

贸易战当头,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促进增长措施到底能有多大作用?同样面对美国的贸易战威胁,德国政府为什么又非要阻止中国资本收购?德语报刊评论版关注了这些话题。

Leitwarte des Netzbetreibers 50Hertz in Neuenhagen 2013
50Hertz负责德国东部地区的电网运行。图为位于Neuenhagen的控制中心。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商报》以"封闭取代合作--中德之间的陌生友谊"为题,就德国政府出面阻止中资收购德国电网运营商50Hertz以及金属加工厂商莱菲尔德一事刊发评论,认为德国与中国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对者,本应该相互对话,而非相互阻碍。

"中国依然只是德国的陌生朋友。尽管在过去几年,中国收购了上百家德国企业,库卡等德国企业还对他们的中国新伙伴赞不绝口,但是,这些似乎并不作数。德国有着足够的法规来阻止不受待见的对外技术转移,而在现有的欧洲出口管制规定之框架下,也能防止技术流失。"

"德国政府出手阻止中资收购,也与德中两国携手捍卫自由贸易、应对美国的立场不相符。一面表示要对抗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一面又互不信任,这怎么行呢?"

"作为出口大国,德国必须要确保这种干涉不成为常态。尤其是在全球政治充满不安气氛的当下,这种互不信任的情绪很快就会传播到其他层面。"

"就在短短四星期前,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总理李克强还在德中政府间磋商会议上强调,互相开放市场对德中双方都有利。如果德国方面觉得中国伙伴在开放市场这件事上做得尚不令人满意,那么应该就此展开对话,而不是去数落对方。"

外贸受阻,是否会影响中国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图像来源: Imago/View Stock

面临贸易战的中国政府,近期再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法兰克福汇报》以"中国的经济改革能有多好?"为题,刊发评论指出,贸易战暴露出了中国经济本身的薄弱环节,也令北京方面更加难以根治中国经济的各项顽疾。

"从宏观经济角度而言,中国正面临债务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局面。而且,经济运转的效率越低,债务增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中国无法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来抑制债务攀升。现在,中国政府决定要保证经济增长,同时又试图通过疑点重重的'微调'来部分化解债务困境。"

"要是这种中央集权的手段不能奏效,那么下一步的措施很可能又是经济自由化。目前,自由化的支持者正处于下风,他们的政策路线此前没能解决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假如中央调控之路线不能取得成功,自由化支持者就能重新占据上风。但是,中共只有在放弃经济主导权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去控制住经济失衡。"

"现在,距离经济局势失控还有很长时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拥有大量的储备,能够借此来弥补经济运转的低效。只要改革措施以及反向改革措施依旧值得信赖、目标与现实相差不是太远,政治环境就也会依然维持。"

"真正威胁中国的,并不是当前的危局,而是长期的、周期性的对经济增长的阻碍力量。与拥有民选政府的国家不同,中国政府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执政者也被寄予更高的期望、被要求提供更多的回报。如果这种期望越来越难以得到兑现,中共的执政根基就会被慢慢消蚀。长此以往,崩溃就会是必然结果。"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