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阿富汗的真空 中国补得上吗?
2021年9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新苏黎世报》以"对于中国统治者而言,社会就像一台可操控的机器"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最近两年,中国政府新出台了大量的法规和禁令,这有可能反而威胁社会的稳定。
文章注意到,中国当局出台了限制网络游戏的新规,还重拳打击教育补课行业。此外,"粉丝经济"、LGBT群体也成为了制约对象。作者猜测,北京这一系列新规的目的是促使年轻人为经济繁荣多做贡献,并且提高中国的生育率。
"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开放,中国年轻人已经习惯了较大的社会自由。他们想要自己决定网络游戏玩多久、听什么音乐、是否为'粉丝经济'花钱、到底是喜欢男人还是女人、是不是要生孩子。中国的父母也想继续让孩子在周末去补习班,从而能够不被同学甩在身后。因此,针对网络游戏、文化、社会团体、私营教育补课的需求将继续存在,政府出台禁令只会催生黑市、抬高价格,从而导致社会上产生不满情绪。中国人还是希望,政府能够不介入私人生活。"
"相比中国监管当局最新的一系列措施,社会学家、发展经济学家则呼吁另一条道路。鼓励女性生育,就必须减轻女性的负担:带薪孕产假、生育后重返原岗位的保障、育儿补贴。减轻教育不平等,就需要聚焦农村民众。在中国农村,幼儿的认知发育被忽视,那里的孩子们还受到缺铁、寄生虫、视力不获矫正等问题的困扰。中国的职业学校存在严重的品质问题,高中则依然征收学费。中国政府如果真想让年轻一代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繁荣多做贡献,就应该在这些地方着手。"
汉堡出版的《时代周报》刊发了该报退休总编Theo Sommer撰写的专栏评论。文章以"在一个内战国家无法建设丝绸之路"为题,分析了"中国是否有可能填补西方在阿富汗留下的真空"这个问题。
"中国也并没有仅仅将塔利班的胜利当作地缘政治的机遇,而是同样将其视为潜在威胁。阿富汗东北部的突出地带'瓦罕走廊'有着数十公里的中阿边境线。在这个地区,上千名维族极端分子正在为新疆独立而战斗。北京也非常担心阿富汗成为维吾尔分裂势力的基地。因此,中国政府要求塔利班和'东突运动'一刀两断。北京用官方语言鼓励塔利班推行'温和谨慎的内政与外交',并强调有意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这样的措辞,很容易让人感觉是一种警告,只不过不愿意显得不友好、不合作而已。"
"中国肯定希望有经济合作。阿富汗拥有丰富的铜矿、铁矿、稀土、锂矿资源,所以将该国纳入习近平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是有可能的。但是,3900万阿富汗民众处于赤贫状态,2/3民众是文盲,500万人吸毒成瘾,1/4营养不良。该国的交通设施破败不堪,过去几年中数个中资采矿项目踯躅不前。由于部落依然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因此公共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中国问题专家如今一致认为,只有在尘埃落定时,北京才会启动更大的投资以及基建项目。在一个战乱国家是无法建造丝绸之路的。"
"让北京最为不安的是:从阿富汗脱身的美国能够腾出手来在亚太地区对付中国。拜登总统如今愈发将中国当作靶子。中国人很有可能出于这个原因,希望美国继续陷于兴都库什山脉的战争泥潭之中。"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