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频繁清洗暴露了习近平的不安全感

2025年11月24日

《新苏黎世报》发表客座评论称,尽管习近平的权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但接连不断的党内清洗却显示出,他仍然认为“敌人”无处不在。《法兰克福汇报》评论称,欧洲和中国应在气候保护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

德语媒体:频繁清洗暴露了习近平的不安全感图像来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客座评论写道,自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中国各级政府与国企体系中已有近五百万人因腐败指控被查处,这还不算那些无声无息被“消失”的人。最新一轮遭整肃的高级官员中更是包括军委副主席、军中第三号人物何卫东,虽然官方说辞中,这些官员的“落马”被归咎于“违纪渎职”。但更合理的解释却是:习近平在竭力排除一切潜在竞争者,以保住自身权力。这篇题为《习近平的清洗行动暴露了他的脆弱》的评论写道:

“习近平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因为每一轮清洗运动都会加深党内精英的相互不信任,也可能将昔日的忠臣逼成敌人。从毛泽东到斯大林,无数的史料都证明,一人独裁必将滋生偏执和猜忌。事到如今,习近平可能已经分不清谁是盟友,谁是敌人。已经72岁的习近平现在感到四面楚歌,以至于他拒绝像毛泽东那样公开指定自己的接班人,因为他担心,接班人只会加快他本人垮台的速度。

对中国而言,这种现象绝不是一件好事。只要习近平拒绝为权力交接做好必要的铺垫,就大大提高了他的统治终结时引发各类政治动荡的风险。目前,习近平已经将对他个人的忠诚度置于意识形态统一性之上,从而削弱了原本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集体领导制度。随着为所欲为的解职和逮捕行动的不断推进,中国的领导体系已经越来越依赖谄媚和恐惧,而领导者的个人能力以及政治连贯性却反而显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了。

2023年3月11日,新当选的军事委员会成员宣誓就职。图像来源: Yue YueweiXinhua//picture alliance

中国军方为习近平的不安全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近年来,解放军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改革,试图打造一支能够赢得‘信息时代战争’的现代化军队。然而,习近平接二连三的大清洗行动却破坏了军队的现代化努力,军事规划及指挥架构也受到严重影响。例如,2023年,习近平撤换了整个火箭军的高层,这是掌控中国核武及常规导弹力量的核心部队,此举想必也对中国的核威慑力造成了损失。

“习近平似乎也只能靠恐惧来维持统治了”

以没有经验的亲信替代经验丰富的老将也许能暂时保全习近平的政治生命,此前也有很多中国领导人以军队巩固自身权力的先例,但这种做法对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却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高级将领们每天都为自保而忙得不可开交时,士气和战备情况受损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习近平亲手打造的政治枷锁之下。解放军还有能力抗衡美国或印度吗?”

《新苏黎世报》客座评论的作者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是印度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的教授,同时也是柏林罗伯特·博世研究所的研究员。作者写道,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前不久,斯大林下令清洗了一大批红军高级将领,其灾难性后果有目共睹。同样,一个由阿谀奉承者团团包围的、日益偏执的习近平也很容易做出战略误判:

“快速崛起的光环之下,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其中包括经济下行、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以及日益老化和萎缩的人口。民间的不满情绪可能正在高涨,但高压管控压制了一切。同样,任何挑战习近平统治权威的潜在质疑,也都会在清洗运动中被扼杀殆尽。有鉴于此,习近平似乎也只能靠恐惧来维持统治了。

然而,恐惧并不能成为政权长期稳定的基础。一个被猜忌或不信任感所包围的统治者,或许可能赢得顺从,却无法赢得发自内心的忠诚。顺从非但不能替代强大,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孱弱的源泉,因为这样的大环境容不得创新、能力和合作。习近平行为方式的最大讽刺在于,他越想强化个人权力,他的统治就会变得更加脆弱。

毛泽东发起的一系列大清洗运动,最终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和民族的灾难。习近平的所作所为虽然更为隐蔽,但其背后的逻辑却是一样的,因此,其最终结果可能也是一样的。”

欧洲在气候外交中日益孤立

对于刚刚在巴西贝伦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法兰克福汇报》评论到:

“在闭幕会议上,欧盟提出的反对意见在‘欧盟又在制造麻烦’的指责声中被一笔带过。会场上掌控讨论节奏的,是印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国。作为全球最大排放者的中国,则拒绝扮演欧洲眼中的‘积极角色’。一些人认为,只要相关行动方案保持自愿性质,中国或许愿意接受,毕竟那样中国还能卖出更多绿色技术,但北京绝不会将自己捆绑在某种有约束力的条约当中。

这并不意味着中欧之间无法在气候方面合作。可行的想法仍然有很多,例如对石油和天然气征收少量附加费。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没有大量化石燃料资源,都必须向他国购买。欧洲在未来参加气候大会时绝不应再毫无准备,毕竟他们的盟友本来就不多。”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