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频频外流的德国人才
2016年4月2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本周五(4月22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注意到中国股市下跌后民众对买房的热情,作者先是引出了上海的一名房产中介李立凡(音):"他的公司位于上海最昂贵的地段之一,主要提供高价住宅,尽管房子都价格不菲,顾客还是趋之若鹜,显示出空前的购买热情。"
作者写道,这种情况令人惊讶,因为上海等一线城市本已昂贵的房价再次暴涨,2015年2月以来房价涨了约13%,上海涨幅约为20%,深圳情况更甚,涨了近57%:"虽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显得淡定自若,但是这波购房潮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为许多中国人不像从前那样攒够钱才买房子,而是选择向银行贷款。"
最迟从去年夏天股市暴跌开始,房地产成为民众投资的上选。为了刺激经济,中国央行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许多人借此机会投资房产,一些人甚至使用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贷款。作者Lea Deuber对中国的网络借贷提出怀疑:"这些平台并不透明且缺乏管治。最近就出现了多起诈骗案件。另外,平台很少评估客户是否有申请贷款的资格。因此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一种难以估算的风险。去年,数百个借贷网站因诈骗关闭。"
标题为《不稳股市推动房产购置》(Unruhige Börse treibt Geld in Beton)的文章接着把话题引到了中国政府:"房地产的发展情况让中国政府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大城市对房产需求增高,这意味着可以推动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建筑行业;另外一方面,政府担忧经济不稳价格将会直线下降。"
文章最后写到:"房地产商李立凡不愿被这种悲观的想法影响一天的心情。虽然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高额贷款购买房产。但他并不在乎客户的钱从何而来。他只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房源。因为买房的热情依然未退。"
吃香的聪明头脑
"中国企业在德国进行收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不仅中型德国企业和他们的技术是中国人的目标:中方也越来越多的向德国高级工程师和公司高管伸出了橄榄枝。" 德国《焦点在线》(Focus Online)杂志一篇文章开头这样写道。作者接着指出,4名宝马高管挥别东家,加盟中国公司,这家名为"和谐富腾"(Future Mobility)的初创公司主攻电动汽车,跳槽的几元宝马大将都是宝马研发电动汽车的核心成员:"他们在新公司的职位与之前相似,当然,他们带来的也包括专业知识。这四个人在新东家将遇见一个老熟人:戴雷(Daniel Kirchert),他曾多年为宝马效力,曾任职宝马中国销售市场总监。今年1月起,戴雷担任'和谐富腾' 的首席运营官。"作者Melchior Poppe接着指出,这几个人的跳槽不免让联想起石清仁(Volker Steinwascher)。这名经理在大众工作了超过20年,63岁退休,早些年他接受采访时不无遗憾地表示:"当时流行企业年轻化,我是这股潮流的牺牲品。"中国观致汽车有限公司(Qoros)十分看好他的能力:2009年他被聘为该公司副董事长,负责全球战略事务。之前在宝马工作的施可(Klaus Schmidt)也被观致汽车纳入旗下,任职工程部执行总监。曾为宝马重新设计迷你车型的何歌特也加入了观致汽车的团队。
题目为"上百万买德国专业知识:聪明的德国头脑是中国人的目标!"(Millionen für deutsches Know-how: China jagt unsere klügsten Köpfe!)的文章写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清仁已经不再为这家公司工作。不仅在汽车行业拥有众多德国人才外流到中国的例子,德国化工行业的专家也受到中国公司的青睐。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一月收购了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Krauss-Maffei):"该集团欲扩大工程部门,得到重要的技术知识。规模的增长也意味着需要经验丰富的员工。比如拜耳前高管柯尼希(Michael Koenig),他去年年末自愿离开拜耳,不久之后人们就看到了这背后的原因。他被中国化工挖了过去。"
文章最后注意到,越来越多德国退休的工程师或是高管被中国公司开出的高价吸引:"上周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Bauma上,一些企业抱怨说,(中国企业)给他们的退休高级工程师开出了全包式丰厚的'聘礼':配备司机、高级住房和五位数的工资。"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