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慕尼黑电影节:电影中国

Dach2008年6月21日

第二十六届慕尼黑电影节6月20号开幕,电影节主办方攫取中国电影这个视角,将今年电影节上12部中国电影系列展播活动取名为“龙年”。德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电影节主办方中国电影筹划人伯恩哈德•卡尔。

电影节宣传海报

说到中国也许每个欧洲人都有自己一个独立的视角,因此欧洲电影节上选取的电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同时通过这种展播的形式也共同影响了欧洲人对中国人的认知。

在本届电影节上,记者看到节目单先是发了一下呆,导演怎么没几个认识的。这也是主办方的意图所在,正像项目负责人卡尔所说,我们不想选取那些大家在电影院都能看到的大制作,商业片,而是那些一些边缘导演,边缘制作人,他们独立思考,目光犀利地审视这个社会。因此在电影节的官方网站"龙年"活动介绍上,标题就取为"极端面"。活动介绍开篇便澄清,此"龙年"非中国农历"龙年"也。但是鉴于今年对于中国的不同含义,称今年为龙年也不为过。

这次电影节上亮相的中国电影共有12部,其中包括参与"CineVision"奖角逐的《牛郎织女》,这部电影在不久前刚刚参加了法国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电影展播。电影女导演尹丽川具有多重身份作家,诗人,导演。本片根据阿美的小说《李爱与海丽的故事》改编,于去年11月在广州开机,仅用37天便结束拍摄,是尹丽川的第二部电影作品。

导演蔡尚君的《红色康拜因》,导演毕国智拍摄,入围第60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的《战·鼓》以及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也将参与展播。贾樟柯再次成为中国的电影符号,共有两部他的电影在这次电影节上展播,刚刚参加了戛纳电影节的《24城记》以及07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纪录片《无用》。

电话中,策划人卡尔对贾樟柯评价有佳并认为贾樟柯代表了中国新一代电影,是中国新电影的代言人。为此他们还选取了法国导演专业学生拍摄的纪录片《小贾回家》,片中捕捉了贾樟柯路上和工作中的片断。

谈到选取中国电影作为本次电影节的焦点之一的原因时,伯恩哈德·卡尔说,中国电影业发展迅速,并不断吸引世界的注意力。电影界中不乏创意新颖,艺术性强的优秀影片,因此有必要专门以中国为专题,选取反映现代中国巨大变化的电影。电影触角涉及各个阶层,各种状态的人们。现实是整个系列的一大特点。

中国需要被认识,而中国电影在这里扮演了很特殊的角色,电影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第三只眼。同时电影节对参展电影的选择也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需求。现实的,惨烈的,批判的比起温和的小情小调更合外国人的口味。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