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我很感激邓小平”

2002年10月10日

“时代”周刊载文报道四处寻求富庶因而流浪的中国农民。该报估计,夏季有一到两亿农民在北京工地上打工挣钱。秋季他们返回故乡,以便帮助收成。不同于其它德语媒体,“时代”周刊认为这些民工并非是毫无权利的经济发展牺牲品。

时代周刊把邓小平描写成不信教条的共产主义者图像来源: AP

为了就业而游动的人群在两个不同世界间徘徊。一位来自杨子江畔江津村的农民这样描述自己的境遇:”在家,我站在木头的犁把后面。在北京,我在为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建造通向天堂的殿堂。这位来自四川的小个子农民并不抱怨。“工地上不能久待。那里的气氛非常恶劣。但要是我老是呆在家里,那就只有忍受贫穷的了。”这位农民现在要为自己两个孩子的学费操劳,还要在家重修一个猪圈。问道他在村子里是否属于富有阶层,他回答说:“那还用问吗?在家我已盖起了两层楼。我很感激邓小平。”

“时代”周刊把邓小平描写成为不信教条的共产主义者。是他以其名言“富裕光荣”把数以百万计的民工送上了致富之路的。“时代”周刊写道:

不论是在四川,黄河流域还是在沿海地区,也不论是流离的民工还是手工匠们,大家异口同声的看法是:他们的财富要归功于邓小平。而他们眼中并非仅只有当年容许每一农户经营的一片农田。邓小平的伟大功绩就在于使农村忍饥挨饿成为了过去,改善了农村的生活。大多数农民至今还能感受到进步,而这些进步已经和政治大气候全然没有了关系,它能否构筑幸福,全看每个人的努力程度。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