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取缔战斗机器人?

2013年5月21日

无人机和机器人日益代替士兵走上战场。学者和政治家对这一趋势怀有忧虑。他们担心,机器未来将自主决定目标人员的生死。

An X-47B pilot-less drone combat aircraft is launched for the first time off an aircraft carrier, the USS George H. W. Bush, in the Atlantic Ocean off the coast of Virginia, May 14, 2013. The U.S. Navy made aviation history on Tuesday by catapulting an unmanned jet off an aircraft carrier for the first time, testing a long-range, stealthy, bat-winged plane that represents a jump forward in drone technology. REUTERS/Jason Reed (UNITED STATES - Tags: MILITARY SCIENCE TECHNOLOGY TPX IMAGES OF THE DAY)
图像来源: Reuters/Jason Reed

(德国之声中文网)乍看上去,这是一场稀松平常的演习。一架战斗机从美国航母上起飞。不平常的是,这家X-47B隐形战斗机没有驾驶员。这是一架无人驾驶飞机。

美国海军称,这架大型的无人驾驶战斗机从航母的首次起飞,是一个里程碑。这是迈向无人武器系统的重要一步。

未来的机器人士兵

已有超过70个国家使用无人驾驶飞机。这些飞机可以进行空中侦察,目标确定和清除。目前,相关的决定还是由人来作出。

但人在武器技术中的影响力正逐渐减弱。目前,无人驾驶飞机还由人来远程控制。但无人战斗机的自主决定程度正在增强。如今,已经可以对无人驾驶飞机进行编程,使它能完全自主地飞行。X-47B无人驾驶飞机目前尚处于测试阶段。一旦完成测试,这种隐性无人机可以自主执行较远路程的使命,且基本无须人的附加控制。

现今还没有完全自主决定的无人驾驶飞机,因此也就无法称为真正的"战争机器人"。是否进行攻击,这一决定还掌握在人的手中。但非政府组织国际机器人武器控制委员会(ICRAC)的创始人之一、多特蒙德应用理工大学学者阿特曼(Jürgen Altmann)担心,军事上的压力最终会导致全自动系统的引入。

战斗机器人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机器不会疲倦

从军事角度看,引进"机器人士兵"是顺理成章的。远程操控的机器人不会疲倦,可以比人类飞行员完成更高风险的行动。不过,远程操控的局限在于,操控者与机器人之间的讯息交流需要时间,而往往几秒钟就决定着使命的成败。

美国国防部的战略文件称,未来20至30年,将致力于实现更高自动化程度的无人系统。阿特曼认为,以无人控制武器系统为目标的不单单是美国。"其它武器制造商会跟进,迟早会有一部分军事战斗力量实现全自动化。"

反对"杀人机器人"

为阻止军备竞赛,国际机器人武器控制委员会等国际非政府组织发起"停止杀人机器"的运动。该运动呼吁取缔自主战斗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

绿党政界人士布鲁格(Agnieszka Brugger)也致力于在国际范围内取缔自动武器系统。"我们不应盲目跟从这股军备竞赛,而是思考这一技术所带来的风险。"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区分战斗人员和平民,因此,在执行战斗任务时,无法遵从国际法的规则。此外,布鲁格和专家阿特曼均认为,不投入战斗人员,会让决策者更容易下令使用武力。

在伦敦举行的"停止杀人机器"抗议活动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前景

联邦国防军预备役联合会主席、退役上校基瑟维特(Roderich Kiesewetter)也表示:"必须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军备监控系统。"但他认为,不能完全取缔相关的研发。"我们估计,会有一些国家专门研发全自动的战斗技术。因此,我们也必须研发防御这种自动系统的技术。"

对德国来说,投入使用自主战斗机器人,尚需时日。"欧洲鹰"无人侦察机项目以失败告终。与美国的X-47B无人机一样,"欧洲鹰"使用的也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全球鹰"技术。是否从国外购买无人机以及相关辩论推迟到9月德国联邦议会大选之后进行。

作者:Diana Hodali    编译:苗子

责编:洪沙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