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承办2006合唱奥林匹克,厦门向世界亮出名片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7月17日

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两年后的夏天将成为歌声海洋中的艺术花园,因为厦门已经得到了承办2006年第四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节的殊荣。在第三届合唱奥林匹克的东道主城市不来梅,厦门自信地展现出艺术之城的迷人风采。

不来梅街道上也能看到奥林匹克国际合唱比赛图像来源: DW

奥林匹克国际合唱比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业余合唱比赛,每两年一届,2000年首届比赛在奥地利林茨举行,2002年在韩国釜山。第三届于7月8日至18日在德国自由汉莎城市不来梅举行,来自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支合唱团参加各种类别的比赛,中国有20多支合唱团参赛。7月18日,厦门将从第三届合唱奥林匹克的东道主城市不来梅手中接过会旗。

厦门走向世界,也要让世界来到厦门

7月14日上午10点钟,见证了不来梅千年历史的老城集市广场已经仿佛能感觉到音符在空中飘荡。一个来自芬兰的合唱团在广场上临时搭起的舞台上演唱着西贝柳斯的曲目,舞台的对面就是不来梅的比标志性雕塑-罗兰雕像,而三十米开外就是那个著名的格林童话中的城市音乐师雕像。这个驴狗猫鸡叠罗汉的童话雕像背靠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市政厅大楼,此刻那里面正在进行着厦门市政府宣布举办2006年奥林匹克合唱节的记者招待会。

厦门副市长郭振家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图像来源: DW

作为下届奥林匹克合唱节的东道主,厦门市政府派了一个由副市长郭振家率领的20多人工作代表团和著名的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在本届合唱节期间来到不来梅。代表团的任务是为2006年的厦门合唱节进行公关宣传,学习不来梅的主办经验,通过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国厦门之夜”主题晚会和歌舞表演等形式在合唱节期间亮出厦门的名片,争取更多的合唱团体和游客2006年到厦门作客。

在记者招待会上,郭振家副市长正式宣布厦门将于2006年承办第四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节,并向媒体和来宾介绍了厦门的历史、经济和文化,特别是厦门一百多年以来的音乐传统。充满自信地宣布将把这一世界性的音乐盛事办得富有中国和厦门特色,吸收不来梅市的成功经验,把活动办得更好。郭振家副市长说:“我们竭诚欢迎世界各地音乐界和新闻界的朋友们参加厦门2006。你们届时将看到一个全新的、有着中国南方特色的奥林匹克合唱节,一个充满希望与机遇的厦门。”

在德国政坛上德高望重的不来梅市长海宁.谢尔夫在记者招待会上祝贺厦门市获得了下届合唱奥林匹克的承办权,表示将毫无保留地支持厦门的筹备活动。平易近人而又魅力四射的谢尔夫市长与在场的所有中国嘉宾一一握手问候,并兴致勃勃地客串导游,带领众人参观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不来梅市政厅。

德国之声记者问谢尔夫市长有没有什么组织合唱节方面的诀窍传授给厦门,谢尔夫说:“我知道中国人很善于组织,我相信厦门在接待安排这样的大型活动上肯定会成功,如果我有什么特别的希望,那就是希望厦门敞开心扉接待各国的来宾,让客人能自由地溶入大街小巷和海滩,让各国的歌手能自由地在露天演唱,让人们不用买门票就能听到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歌声,让没有钱进音乐厅的人也能感受到四海一家的气氛。”

记者招待会:郭振家正在演讲, 其右方为不来梅市长谢尔夫图像来源: DW

合唱奥林匹克是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发起主办的,该基金会是1988年成立于德国的非盈利性文化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广泛支持国际文化交流,尤其是业余合唱团及乐队的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奥林匹克合唱节组委会常任主席君特.铁驰对德国之声记者说:“我们非常高兴合唱奥林匹克能到中国去,在筹备期间我们会对厦门提供全力的支持,我们将密切合作,共同探讨奥林匹克合唱节的新模式,厦门2006必将带有中国的特色。”

本届合唱节项目总管于尔根.拉迈尔先生对德国之声说:“不来梅市政府为合唱奥林匹克拨款260万欧元,合唱节则为不来梅带来了1万6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歌手和大约8万名游客。虽然我们不做盈亏方面的核算,但是我们相信合唱节不但丰富了不来梅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在经济上也是成功的。参赛的合唱团体一般都是自己承担费用,我们基金会只对特殊需要赞助的团体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例如儿童合唱团体。”

从马拉松到奥林匹克

有“海上花园”的美名的厦门不但是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一个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也是一个文化之城,闻名遐尔的鼓浪屿还是一个钢琴之岛,从那里走出过殷承宗、许斐平、许斐星等众多世界一流的钢琴家。著名的指挥家陈佐湟是厦门人,中国第一位世界级女指挥家郑小瑛在厦门创立了厦门爱乐乐团。近年来,厦门举办过诸如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之类的大型艺术活动,朝着音乐之城的方向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这其中厦门市政府的文化促进行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厦门是如何争取到奥林匹克合唱节承办权的?这一过程会像申办奥运那么竞争激烈吗?郭副市长在接受德国之声的专访时说:“去年厦门张昌平市长到欧洲访问获悉了合唱奥林匹克在选东道主,就积极争取申办,竞争的对手有威尼斯、悉尼和中国的青岛。主办者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比较了各申办城市的情况,多次到厦门实地考察,认为厦门很美,很有文化底蕴,最后决定将2006年的合唱节交给厦门。”

在获悉厦门赢得主办权后,市长张昌平表示要“保证投入,建好场馆;要通过市场运作,在发展旅游、招商引资、打造中心城市等方面出效益”。但是,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活动,奥林匹克合唱节能为厦门带来那么大的经济意义上的效率吗?场馆的建设是商业投资还是靠政府拨款?

郭副市长说:“厦门经济发展比较快,这为厦门办文化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主要的是,厦门重视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注重生态环境,这几年做出了些成绩,被冠为花园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等。厦门地盘很小,一味发展工业不是个出路,而是要发展科技与教育,发展文化与社会事业,使厦门成为一个东南沿海的文化教育中心。只有文化教育得到发展,才能称得上是个中心城市。”

朴实精干的郭振家副市长的本行是建筑师,曾任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副董事长和总经理,说话中透露着工程师的严谨和企业家的务实。当德国之声记者问道,文化事业是个赔钱的事业,厦门市政府为什么肯在文化事业上投资,肯花大力气举办诸如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和国际马拉松这样的活动时,他自信地说:“只要认真地进行市场化运作,文化事业是盈利的。譬如两次国际马拉松赛,我们都没有拿财政的一分钱。我们按照市场方式运作,拉动了厦门体育产业的发展。前年第一次马拉松筹备时间只有三个多月,但厦门的体育用品销售增加了8000多万,税收增加了500多万,赛事的几天,厦门旅游行业的收入增加了20%。今年的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我们没有拿财政一分钱,10天的比赛完全按市场化运作。这个赛事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厦门的旅游收入增加了1.7亿。”

郭副市长说:“我们也将按照这一思路来办奥林匹克合唱节。我们通过这个赛事可以使厦门的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完善,这要投入一部分资金。但是,届时到会的有来自65个国家的350多个合唱团体,人数将至少达到2万到2万5000千人,这肯定会给厦门的旅游业带来很多收入。市政府计划先投入一部分起动资金,再靠企业捐款和广告来筹集资金。场馆改造的大部分资金还是要来自于市场运作。”

厦门市政府把承办合唱奥林匹克当成是一件空前盛事,一次发展机遇,但是普通的厦门市民对奥林匹克合唱节有兴趣吗?郭副市长说:“厦门有很好的群众艺术基础,有100多个合唱团体,合唱非常普及,当然通过举办世界最大的合唱节,厦门的合唱艺术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厦门要想把合唱节办得比前三届更好,更有特色,那么厦门的优势在哪里?郭副市长说:“
中国的国情是政府的主导作用比较大,组织能力要强,动员全市的力量来办好这个活动,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另外,厦门有着办国际大型赛事的经验,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有在接待,赛事本身,场馆布置等方面的成熟和高效的做法,我们也善于利用媒体造势,营造文化氛围”

郭振家最后还告诉德国之声,作为分管体育的副市长和足球迷,他希望能利用此行向不来梅的足球俱乐部取经,探讨足球俱乐部方面的德中合作合资的可能,以使厦门的足球发展到中国的一流水平。


萧 阳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