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 美国将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周一举行揭幕仪式。为此,在距离耶路撒冷100公里的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发起抗议,人群与以军发生严重流血冲突。以方称,哈马斯(Hamas) 武装力量计划武力突破边界。
据巴勒斯坦方面消息,截止周二午间,已有59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其中也包括一名8个月大的女婴,她因吸入催泪瓦斯而死。另有2700多人受伤,其中一半受的是枪伤。
这是201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冲突。当时双方绑架对方青年,导致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发动空袭与地面攻击。
联合国安理会安排周二讨论以色列加沙地区的动乱。巴勒斯坦驻联合国大使呼吁安理会谴责以色列射杀手无寸铁的民众;以色列大使希望安理会谴责跨过边界的哈马斯武装力量。
美国白宫认为哈马斯需要为死伤负起全责。白宫发言人拉杰沙阿(Raj Shah)表示以色列有权自我防卫,也说迁馆是以美关系重大的一天。
美国大使馆庆祝揭幕
美国白宫代表团,包括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 (Ivanka Trump)、女婿库什纳 (Jared Kushner)以及美国财长姆努钦(Steve Mnuchin),本周一(5月14日)和以色列政府代表一同参与了耶路撒冷美国大使馆揭幕仪式。
以色列举行大型庆祝会,并沉浸在欧洲歌唱大赛优胜的欢乐气氛中。巴勒斯坦则进行了大规模抗议。伊斯兰激进组织“基地”(Al-Qaeda)领袖也扬言要对美国发动圣战。
以色列为此在加沙(Gaza)走廊和约旦河西岸加重了一倍的兵力部署,也出动大量军警维安,光是大使馆周边就动员1千名警力保护与会的800名宾客。
历史性决定?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多次表示特朗普这个决定是“历史性的”。在13日的欢迎会上,他说:“耶路撒冷过去3000年都是犹太人的首都,过去70年也是以色列的首都,永远都会是我们的首都。”
伊斯兰激进组织“基地”领袖札瓦希里痛批美国这项决定,表示美国这个举动证明了协商和绥靖政策让巴勒斯坦人失望,并呼吁穆斯林对美国发动圣战。
他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很明确,也揭开现代十字军东征的真面目,说明停战还有绥靖政策是无效的,只有召唤和圣战反抗才行。”
欧洲方面只有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三国代表出席。西欧则没有派出任何国家代表。
特朗普不出席迁馆仪式
白宫宣布,出席迁馆仪式的美国政府代表团将由副国务卿沙利文(John Sullivan)率领,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和丈夫库什纳、财长姆努辛为团员。特朗普本人不出席,这出乎预料。毕竟,他曾表示过,不排除亲自到场的可能性。
引发争议
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以及与此相关的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是特朗普政府最富争议的步骤。以色列称这是个好决定,指出,它是对一个既存事实的认可。巴勒斯坦人则因这一迁馆决定不再视美国为中东危机中的有诚意的斡旋人。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欧盟成员国,不承认包括东、西区在内的整个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巴勒斯坦人希望将1967年被以色列占领的耶路撒冷东区作为未来巴勒斯坦国首都。他们认为,美国的迁馆决定违反了国际法。
搬迁后,美国大使馆暂时将派遣部分人员,在目前的驻耶路撒冷领事馆办公。该领事馆位于西耶路撒冷和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居住区之间。迁馆仪式特意安排在以色列建国70周年纪念日当天举行。
巴勒斯坦人称这一天为灾难日。对巴勒斯坦人而言,以色列建国日意味着约76万巴勒斯坦人遭驱逐和背井离乡的开始。
巴拉圭效法
继美国和中美国家危地马拉之后, 南美国家巴拉圭也将把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以色列外交部通报说,该国总统卡特斯将于五月抵亲赴开馆仪式。
1948年5月14日,劫后余生的犹太人,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然而,七十多年后的今天,犹太人重新拥有自己的国家,究竟是意味着荣耀,还是无尽的灾难?这依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A. Gharabli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首任总理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在犹太全国议会上宣读了《以色列建国宣言》,从而宣告复国。《宣言》写道:“犹太人对故土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地希望返回故土,在那里重新获得政治自由,从没有为此停止过祈祷。”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很快就升起了以色列国旗。对于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国家而言,这是外交胜利,也是安全和自由的保障:犹太民族终于有了一个获得国际认可的国家。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在以色列复国之前,犹太人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政权共杀害了约600万犹太人。他们用工业化的手段,对欧洲犹太人进行系统性灭绝。本图摄于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解放之后。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kg-images而对于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而言,以色列复国则是彻头彻尾的灾难。大约70万巴勒斯坦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为犹太人腾出地方。巴以冲突也延续了七十年,迄今未息。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1950年通车的2号高速公路,连接了特拉维夫和内塔尼亚。这条公路象徵着新生国家的活力。图为时任总理梅厄(Golda Meir)主持通车典礼。梅厄规定以色列,坚定走经济及社会现代化之路。
图像来源: Photo House Pri-Or, Tel Aviv“基布兹”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是“集体农社”。大多数农社都创建于复国初期,许多拥有世俗意识形态或是社会主义立场的犹太人在这里实践他们的社会理念。
图像来源: G. Pickow/Three Lions/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以色列从复国之日起,与阿拉伯邻国之间的冲突就从未中断。1967年的“六日战争”是冲突的最高峰。首先发起进攻的是埃及、约旦、叙利亚,但是最终的胜利者却是以色列。这场战争中,以色列控制了东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地区,成为了后续冲突与战争的导火索。
图像来源: Keystone/ZUMA/IMAGO以色列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不断激化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巴方指责以色列试图通过修建定居点来彻底断绝巴勒斯坦建国的希望。尽管联合国也一直谴责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但是以色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从未动摇。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D. Hill1987年冬天,巴勒斯坦人在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上发起了示威抗议行动。抗议从加沙城内开始,很快就蔓延到了东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地区。这场冲突持续了好几年,一直到1993年,巴以双方才以《奥斯陆协议》终止了冲突。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FP/E. Baitel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调停下,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举行和谈。双方后来达成了《奥斯陆协议》,被认为是巴以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然而,两年后,拉宾遭到以色列激进分子的刺杀,导致和平进程遭无限期中断。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 拉宾之死折射出了以色列社会的割裂。温和、世俗派与极端、虔诚犹太教徒越来越势不两立。拉宾就是在1995年11月4日的一场集会上被一名极端派的大学生刺杀的。次日,代总理佩雷斯神色凝重地主持内阁会议,他边上的空椅子,原本是拉宾的坐席。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J. Delay以色列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让巴以关系持续处于紧张状态。2002年,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了一条107公里长的隔离墙。筑墙固然可以阻挡暴力,但是却无助于消解七十年之久的冲突。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S. Nackstrand纳粹屠杀犹太人,一直到今天依然对德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2000年,时任德国联邦总统约翰内斯·劳访问以色列,并在国会用德语发表演讲。对于两国而言,这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时也是继续和解的标志。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8年3月上任的德国外长马斯坚定继承德以和解的传统。他上任后的首次出访就安排在了以色列。2018年3月25日,他在耶路撒冷城西侧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为死难者献花。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I. Yefimovich 夏立民/罗法/王凡/达扬(德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