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刚刚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加拿大政府不同,德国新政府尚不愿表态是否会抵制这次奥运会。德国新任总理肖尔茨表示:“奥运会也是对全球团结做出的一种贡献。”
更多阅读:外交抵制北京冬奥:美国这招能达到什么效果?
英国首相约翰逊态度则更为明确。他在伦敦表示对冬奥会进行 "事实上的外交抵制"。他告诉英国议员:“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不赞成体育抵制,但没有计划让内阁成员出席冬奥会。"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早些时候也在悉尼发出了类似的表态。他还补充指出,澳大利亚一直向中国提出在新疆的侵犯人权行为和许多其他问题,但是中国政府一直不愿意讨论这些话题。不过堪培拉不会进行体育抵制。就像英国一样,澳大利亚运动员也将参加冬奥会。
与回应美国抵制冬奥会一样,中国也会对澳大利亚的决定发出了强硬的回应。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本周三(12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没有邀请澳大利亚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他们来或不来,没有人会在意。他还指出,澳方的决定:“充分暴露出澳大利亚政府对个别国家盲目追随、亦步亦趋,到了不分是非、毫无底线的程度。中方对澳方的所作所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澳方提出严正交涉。”
2021年12月,美国以人权问题为由,宣布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这和全面撤出比赛的抵制并不相同,因为运动员参赛不受影响。历史上曾发生过六次部分国家联合抵制奥运会的案例,这些全面抵制行动都有哪些政治背景?还有哪些奥运会虽未遭到正式抵制,但却被政治争议所笼罩?
图像来源: Zhang Chenlin/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希特勒领导的纳粹政权上台之后,将1936年夏季奥运会办成了宣扬“雅利安人种优势论”和纳粹政治主张的舞台。对这场奥运会的联合抵制行动其实并未成功。虽然不少欧洲国家曾计划拒绝参加,争取将比赛改在巴塞罗那举行。然而西班牙内战导致这场本应与柏林奥运会分庭抗礼的赛事在开幕前夕被迫取消。最终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派运动员赴柏林参加了比赛,真正抵制的只有西班牙、苏联和一些犹太运动员。
图像来源: United Archives/imago images有8个国家代表团出于不同的原因拒绝派代表参加第16届夏季奥运会。埃及、伊拉克、柬埔寨和黎巴嫩是因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埃及遭以色列、英国和法国入侵而宣布不参加本次奥运会。 荷兰、西班牙和瑞士为抗议苏联镇压匈牙利革命而采取抵制。而中国则是因抗议台湾作为“中华民国”参赛而宣布抵制。此前,国际奥委会作出了允许“中国奥委会”和“中华民国奥委会”同时参加第16届奥运会的决定。
图像来源: United Archives/imago images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亚洲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满中华民国以“中国”名义参加,因此抵制本届奥运会。 印尼因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拒绝参加本届奥运会。台湾方面派出了80人的代表团赴东京参赛。朝鲜当时因为国际奥委会不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宣布抵制以示抗议。这一年,南非因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而未被邀请。之后的几届奥运会上,南非也一直缺席,直到结束种族隔离政策之后,才在1992年被允许重返奥运舞台。
图像来源: ZUMA Press/Keystone/imago images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也是导致大量非洲国家缺席本届奥运的原因。为了抗议曾率领橄榄球队访问南非的新西兰代表团参加本届奥运会,坦桑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联合抵制本届奥运会。 作为主办国,加拿大政府禁止中华民国代表团以其国旗国号入境参赛,并要求以“台湾”名义参赛。台北方面对此表示拒绝,在沟通无效后宣布退出奥运会。
图像来源: Pressefoto Baumann/imago images1980年3月21日,为抗议苏联于1979年入侵阿富汗的行为,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宣布美国将抵制本届奥运会。美国的决定得到全球50多个国家的响应,包括日本、加拿大、联邦德国和中国。这使得最终只有80个国家参与本届奥运会,仅占到具有参赛资格国家和地区的五分之三。
图像来源: Werner Schulze/imago images这次奥运会的抵制行动也是冷战的产物。在美国等国抵制1980年后,苏联和东欧集团以及朝鲜、越南、古巴等共产主义国家都集体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以示报复。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这场奥运会,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史以来第一块奥运金牌。
图像来源: Paul J. Sutton/DUOMO/PCN/imago images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遭到联合抵制的奥运会。韩国首都汉城(今译为首尔)在争取到主办权后,朝鲜要求与其合办,但韩国不同意比赛项目在朝鲜举行,两国未达成共识,因此朝鲜抵制比赛。朝鲜还被认为在之前的1987年制造了大韩航空飞机爆炸事件,以阻挠奥运会举办。最终,朝鲜、古巴、尼加拉瓜、阿尔巴尼亚、埃塞俄比亚、塞舌尔和马达加斯加未参加本届奥运会。
图像来源: Steven E. Sutton/DUOMO/PCN/imago images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召开前,世界各国以及不少的国际组织亦就如人权、藏独、两岸问题和环境等提出质疑,引发起不少的争议。尽管如此,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内的多国领导人都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也在这届奥运会上凭借主场优势,夺取金牌榜榜首。
图像来源: Kazuhiro Nogi/AFP/Getty Images这次在俄罗斯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也没有遭到抵制,但也是政治色彩颇为浓厚的一届奥运会。筹备工作因为西方对俄反同性恋法以及该国人权纪录和其他问题的指责而蒙上阴影。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德国联邦总统高克和不少欧洲主要国家首脑都缺席此次冬奥会。
图像来源: ZUMA Wire/imago images2021年12月6日美国宣布,鉴于人权问题,将对北京冬奥会实行外交抵制。拜登政府将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但运动员参加比赛不受影响。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也跟着宣布将不派外交官出席北京冬奥。澳大利亚强调决定与中国人权问题与双边紧张关系有关,但新西兰则强调其决定与美国无关。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将不会出席冬奥会,但他的一名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美国宣布其决定之前总统就没有计划前往。”
图像来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 法国教育和体育部长布朗凯(Jean-Michel Blanquer)本周四(12月9日)则表示,法国不会抵制本次冬奥会,当被问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抵制时,布朗凯对法国媒体表示法国“不会这么做”。但这一态度并没有得到该国外长让-伊夫-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的证实。
国际奥委会发出回应
面对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外交抵制北京冬奥的行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Thomas Bach)再次为奥委会在中国人权状况上的沉默进行辩护。本周三他表示:“如果我不发表政治评论,我就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强调,在这个问题上的沉默不应该被解释为对北京行动的认可。然而,朝这个方向发展就是将体育赛事“政治化”,这可能“意味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终结。” 北京冬奥会将于明年2月4日开幕,当被问及多国已发声抵制时,巴赫提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政治中立性。他也指出,重要的是,抵制活动不影响运动员。
更多阅读:外交抵制北京冬奥呼声渐长 德国政界怎么说
德国奥林匹克联合会(DOSB)也持保守态度。联合会副主席迈尔(Stephan Mayer )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我深信,利用冬奥会的契机与北京讨论法治,人权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不确定外交抵制是否是推动改善中国少数民族、维吾尔人、宗教少数派和异议人士人权状况必要的正确方式。"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将不会出席冬奥会。他的一名发言人接受德国电视一台ARD采访时强调:“美国宣布其决定之前总统就没有计划前往。”
欧盟委员会对是否外交抵制冬奥会尚无明确表态。欧委会的发言人戈斯波迪诺娃(Sonya Gospodinova) 告诉德国之声:“在欧盟层面,专员和官员们也会收到出席国际体育赛事的邀请,他们有的时候会前往出席。关于明年北京冬奥会的具体情况而言,尚未就此做出决定。”
(法新社、德新社等)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