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青格-新教皇本尼迪克特十六世简介
2005年4月19日关于教皇选举有一句名言:谁被当作教皇热门人选,选举大公会议结束后他肯定还是个红衣主教。这句话意思是说,教皇选举没有热门人选,而是常爆“冷门”。拉青格的当选让这一名言不再灵验,因为他是作为新教皇的热门人选走进西斯廷教堂的。
教皇保罗二世去世后,拉青格就一直被看成是新教皇的热门候选人之一,因为他被公认为是教廷中最能继承保罗二世路线的人物。作为罗马教廷红衣主教团教长,拉青格在保罗二世去世后担当起了临时教廷大总管的角色,这也为他提供了独特的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加教皇选举的红衣大主教们对他一定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拉青格1927年4月16日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南部城市帕骚附近的马克特尔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位警察局官员。拉青格在26岁时成为巴伐利亚弗莱兴市教授教义与基本神学的讲师。1951年,拉青格成为牧师。在1962年至1965年的梵蒂冈第二次世界天主教大会期间,他担任了科隆红衣大主教约瑟夫.弗林斯的神学顾问。此后,他先后在波恩、明斯特、图宾根和里根斯堡任神学教授。1977年3月,他被梵蒂冈任命为慕尼黑和弗莱兴的大主教。几周后,罗马教廷又召开特别红衣主教会议,任命他为红衣大主教。
1981年11月,教皇保罗二世将拉青格召进梵蒂冈教廷,任教廷红衣主教团教长,相当于罗马天主教会负责教义的最高学术首领。在这一位置上,拉青格迅速得到认可,成为梵蒂冈的一位领袖人物。在梵蒂冈教廷的近四分之一世纪里,他一直担任着保罗二世左膀右臂的角色,对教宗的神学路线起着重要的影响,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义问答就是在他的领导下起草得到。
为他同时带来声誉和争议的是他对所谓“救赎神学”的阐述。在这一阐述中,他严格地区分了什么符合教会信仰和什么不符合教会信仰。他还为教会信仰的学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阐述了为什么民主的原则不能无条件地适用于信仰和教会问题。
不管他的神学理论和“原教旨主义式”的信仰学说引起多大的争议,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人格的或学术上的声望表示怀疑。他的推崇者和批评者都对的敏锐的智识、清晰的分析、严谨的语言和神学上的造诣表示钦佩。2000年9月,拉青格支持起草了一份名为“主耶稣:有关耶稣基督和教会的唯一性及救赎的普世性”(简称:Dominus Iesus)的文件,内容主要是将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与其他基督教分支划清界限,提醒全球主教不得再以“姊妹教会”称呼改革出来的教会,引起世界各地不同的新教教会的强烈反应。
拉青格通过大量的出书、演讲、讲座和采访等活动对教会和社会问题发表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他的观点,他也不想讨所有人的喜欢。他认为梵蒂冈第二次世界天主教大会留下了至今尚未完工的工地,而建筑图纸已经丢失了,所以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口味来施工。他一再警告不要对第二次世界天主教大会过于乐观,对召开第三次世界天主教大会的建议更是不以为然。
在教皇保罗二世去世前八天的耶稣受难节省思会上,拉青格直言不讳地批评说,有的牧师歪曲和滥用了上帝的言辞。他还在演讲中批评如今太多的神学理论中缺少了信仰,教会就像一条要下沉的船,里面有很多污垢,神职人员中有不少人傲慢和专横跋扈。
拉青格是教皇哈德里安六世后482年来出自德语区的唯一一位教皇。他虽然与巴伐利亚故乡保持着密切关系,但是他早已是一位跨越国界的人物,因此他并不是因为是德国人而当选的。拉青格被认为将继续执行保罗二世的路线,甚至还会比他的前任态度更明确和更坚决。人们认为,他将会保持罗马天主教会领导的一贯性,但不会照抄保罗二世的风格,人们也不会拿他与保罗二世相比较。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