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正在加拿大蒙特娄举行的联合国第15届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进入尾声。针对一项全新的全球自然保护协议,各国正逐渐达成共识,即在2030年前保护地球上30%的陆地与水域,并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的援助,以拯救它们的生态系统。
中国是本届主席国,该国于週日(12月18日)发布了一份草案文件。对此,多国代表表示欢迎,但也有部分保留意见。
哥伦比亚环境部长穆罕默德(Susana Muhamad)表示,虽然仍需要进行谈判、调整内容,“但我非常乐观,因为主要目标已经落地,而且总体上没有人反对这些目标,我们已经向前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方案提出,在2030年前保护全球30%的陆地和水域,并建议恢复30%的退化土地,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目标也因此被简称为“30 x 30”。
基于过去两週的大会讨论,该草案设定了每年拨款2000亿美元用于自然保护的重要财政目标,盡管它对富裕国家的要求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一名欧洲国家的代表告诉路透社:“我们很惊讶,(草案文件)实际上包含了我们想要的大部分内容。”在恢复退化土地方面,他注意到文件提出的是30%、而不是20%,是更雄心勃勃的目标。对此,该名匿名代表表示:“这真的很好。雄心勃勃,很有必要。”
欧盟环境委员会专员辛克维丘斯(Virginijus Sinkevicius)态度更为谨慎。他向媒体表示,谈判各方正在“正确的轨道上”敲定一项协议,但强调了正在讨论中的资金数字可能会有问题,并对发达国家增加资金表示担忧。
他说:“如果我们有其他国家承诺实现这些目标,例如中国,我认为这可能是现实的。”他也呼吁阿拉伯国家发挥作用。
魔鬼藏在细节里
盡管谈判结果似乎颇为乐观,但有环保运动者担心“30 x 30”目标的技术措辞,可能无法充分解决海洋保护问题。
该目标提到,要保护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区域,但并没有明言,这是否指的是30%的土地、和另外30%的海洋。非营利性组织“自然倡议”(Campaign for Nature)的主任奥唐纳(Brian O'Donnell)呼吁,中国需要迅速澄清其意图。
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区高级全球政策顾问李硕说:“这个目标应该把陆地和海洋分开,以确保30%分别适用于它们。”
方案也提出,应要求企业评估和披露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但目前的草案仅“鼓励”企业进行汇报,并没有强制规定。
此外,方案建议,到本世纪末,有害的补贴应该每年减少至少5000亿美元,但没有具体说明是否应该取消、逐步淘汰或改革这些补贴。
最后,草案提出,来自杀虫剂和高度危险化学品的风险将至少减少一半,但没有提及要削减其总体使用。欧盟环境委员会专员辛克维丘斯指出:“归根结底,这是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根据联邦自然保护署发布的最新报告,在德国,也有不少动物、植物以及菌类面临灭绝的风险,占到总数的1/3。而有些生物种类更是已经灭绝。农业以及建筑活动是导致德国生物灭绝的主要因素。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德国总共有65种蚂蚁,其中不少正受到威胁。其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而森林中的腐木数量减少也让不少蚂蚁面临生存空间变小的困境。蚂蚁在食物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捕食更小体型的昆虫,啃食动物尸体,同时也为鸟类所捕食。
图像来源: imago/blickwinkel3/4的农作物都需要授粉。正因此,许多人都对蜜蜂死亡忧心忡忡。不少专家都认为,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杀虫剂是造成蜜蜂死亡的主因。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 Dedert这种“施雷伯长翼蝙蝠”已经在德国彻底消失。这张照片则是在保加利亚拍摄的。在德国,物种多样性的减少正在悄悄进行。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blickwinkel/D. Mahlke德国的物种保护工作也并非一无是处。白尾海雕的数量就重新开始增长。白尾海雕是中欧地区鹰形目中,体型较大的一种。此前,由于人类捕猎以及DDT的使用,几乎完全灭绝。而如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对白尾海雕的处境有所帮助。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狼也从物种保护工作中获益颇丰。此前,狼曾经在德国濒临灭绝。直到2000年,才有确切证据显示又有新生狼崽。根据2014年的最新数据,德国现在总共有34个狼群。
图像来源: imago/blickwinkel农业生产中的单一作物耕种对物种保护构成了巨大挑战。大量化肥、杀虫剂的使用造成了动植物生存空间的减少。这一趋势目前依然在持续。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Wildlife专家呼吁,农业生产亟需转变思维,从而改变动植物的生存处境;他们呼吁欧洲政界应当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支持,帮助他们转变生产方式。
图像来源: imago/R. Lueger德国的森林覆盖率相当高,但是绝大部分都是经济林,只有大约2%是野森林。在野森林中,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更为广阔。物种保护专家呼吁,野森林的比例应当提高到5%左右。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blickwinkel专家估计,气候变化对德国的物种保护工作目前还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德国联邦自然保护署的最新报告中则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将在今后日益增加。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Patrick Pleul保护生物多样性,其实也能提升人类的幸福感。绿色空间能够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场所。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自己种植农产品,在社区中养护植物,为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最大争执点:钱
富国将向拥有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多少资金,一直是最大的症结所在。低收入国家指出,发达国家通过开发其自然资源而致富,因此要求得到报酬来保护他们自己的资源。
草案建议,每年从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在内的所有来源中,拨款2000亿美元用于保护措施——这一目标被视为成功实施任何协议的关键。
发展中国家正在推动一半资金——即每年1000亿美元——得从富裕国家流向贫穷国家。然而,拟议文件中只提到,到2030年每年有200亿至300亿美元来自发达国家。
“可能我们将不得不在3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之间达成协议。”哥伦比亚环境部长穆罕默德告诉记者。
草案还指出,这些钱可以自愿来自“任何国家”。这代表著发达国家希望中国等经济大国也能提供资金。欧盟专员辛克维丘斯说,让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加入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当被问及中国是否应被视为发展中国家时,他说:“我认为我们不应拘泥于1992年的描述,而应看到当地的现实,它与1992年有很大不同。”
此外,各国代表们争论的最大焦点之一是,是否应该为这笔钱建立一个新的基金,在现有的结构上加以改进。由于协议草案没有提到建立一个单独的基金,发展中国家的谈判代表上週退出了一次融资会议以示抗议。
以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在寻求建立一个新的基金,以表明全球北方对这项事业的承诺。但草案却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在现有的全球环境基金机制内设立一个“信托基金”。
哥伦比亚环境部长穆罕默德说,该国将接受这个权宜之计。
《生物多样性公约》全球现有196个缔约方签署,美国与梵蒂冈已签署但尚未批准加入。该草案需得到196个签署国的同意才能定稿。来自近200个国家的多国部长和政府官员需要在19日午夜(格林尼治標准时间20日5点)前,就23个拟议目标达成共识。
不久前,这个世界上还活跃着它们的身影,然而现在它们作为物种永远地离开了。更令人震惊的是,目前超过100万个物种濒临灭绝的威胁。
图像来源: A.Mertiny/WILDLIFE/picture alliance儒艮[读音rú gèn]被称为海洋中最温和的巨人,是古代“美人鱼”传说的来源。最新科研显示,因环境污染和栖息地遭破坏,中国沿海的儒艮已功能性灭绝(Functional extinction),其含义是该物种宏观上丧失了维持繁衍的能力,但不是确认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儒艮是素食脊椎动物,主要粮食是海草。中国的儒艮数目约在1960年达到高峰,之后急剧下降,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图像来源: Keystone/dpa/picture alliance这只乌龟名叫孤独乔治,它的家乡平塔在太平洋东部加拉帕戈斯群岛。从19世纪开始,它们成了捕鲸者和商人的食物,后来在它们生活的岛屿上,大片森林被砍伐,最终乌龟失去了生存的基础。2012年,已成为家乡标志的孤独乔治,作为其群种的最后一个成员告别了世界。
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FLPA/Krystyna Szule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2019年珊瑚裸尾鼠被宣布灭绝。海洋温度升高,海水冲走大片植被,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和食物消失后,动物也随之消失。珊瑚裸尾鼠一直生活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北端荆棘岩礁(Bramble Cay)上,该岛孤立于其它岛礁。
图像来源: Ian Bell/Queensland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Protection/picture alliance/dpa图上显示的是一只中华白海豚,这个物种仍然存在着,但是,一种看起来非常相似的动物即白鱀豚,20年来再没有人看到过它。它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2019年白暨豚被宣布灭绝。中国在20世纪的快速工业化,导致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白鱀豚数量急剧下降后,再未恢复。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1年,3D动画片 “里约大冒险” 让蓝色金刚鹦鹉一夜成名,其英文名为斯皮克斯金刚鹦鹉(Spix’s macaw )。2016年人们在巴西看到了最后一只野生的斯皮克斯金刚鹦鹉,2019年被宣布在野外灭绝,但人工饲养了大约160只。人们希望,人工饲养的它们又朝一日恢复该群种的野生化。
图像来源: Patrick Pleul/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规模偷猎,导致非洲黑犀牛这一物种数量迅速下降,而西黑犀是黑犀物种下最稀有的亚种。2008年被列入濒危动物,2011年被宣布灭绝。目前尚未有动物保护组织在试图人工圈养西黑犀牛,这意味着,西黑犀牛的消失将是永久性的。
图像来源: DW象牙喙啄木鸟曾是北美洲最大的啄木鸟。2021年美国政府下属的野生动物管理局提议宣布该物种灭绝。对此的审查和研判还在进行,但人们最后一次观察到象牙喙啄木鸟还是在1987年。
图像来源: A.Mertiny/WILDLIFE/picture alliance (路透社、法新社)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