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改革的代价

2013年7月16日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年上半年增长率“仅”7.6%,让习惯了该国两位数增长的许多中外人士惴惴不安。德语媒体指出,明显“趋缓”,或许是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正常状态的一个标志。

ARCHIV - Kräne be- und entladen am 28. Februar 2012 Lastwagen im Containerhafen von Tianjin in China. In diesem Jahr soll sich der Zuwachs der Im- und Exporte in China auf nur noch zehn Prozent halbieren, wie aus einem Bericht hervorgeht, den die mächtige Reform- und Entwicklungskommission (NDRC) am Montag zum Auftakt der diesjährigen Sitzung des Volkskongresses in Peking vorlegte. EPA/HOW HWEE YOUNG (zu dpa 0135 vom 05.03.2012) +++(c) dpa - Bildfunk+++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多年来以两位数增长而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今年上半年增速为7.6%,创下10年来最低纪录。外界对这一发展见仁见智,看法大相径庭。7月16日的德语媒体,意见却惊人地一致。《法兰克福汇报》虽承认,相关的发展令人惊讶,但总起而言,增速放慢是中国政府实施相关改革所付的必要代价:

“按照谨慎的改革家们的意见,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关键在于,依靠内需、服务业和高价值知识型产业,加强竞争,国有经济不再独享优待。不过,全球景气疲弱、现今体系的受益人等众多反对者构成羁绊。温家宝主政的前政府就因这两种羁绊而失利。

李克强为首的新政府力求实现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图像来源: dapd

“新政府可以赢得这场战斗,前提是,它能成功地做到,不让失业人群这个在民众中具备相当大号召力的群体成为自己的反对者。年复一年,寻求就业的农业人口和高校毕业生都要增加百万千万。这一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便会发生骚乱。最近一次,是在2008/09年。当时,成千上万家出口企业一度被迫关闭。为防止局势恶化,政府出台了一项巨大的景气刺激计划,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向借贷市场投入巨额资金。直到今天,中国都还受累于由此产生的后果。改革推演亦是这一后果的一部分。迄今,就业市场的局面还算安静,劳动力紧缺,薪资看涨。这显示,中国可以承受较低些的增长率,而且,改革路线可以而且必须继续贯彻。”

告别粗放型经济

《商报》也相信,中国经济增速放慢是政府有意校正过去粗放型扩张经济政策的结果,而新路线能否成功,需要看现政府能否适时采取适当手段:

“中国正面临一个前所未见的经济政策试验:实现国家管控下的从水泥到创新的转变,从投资到消费的转变。命令式经济的既有概念不再有效。以李为首的有意改革的班子虽制定了数字精确的5年规划,但是,在强势经济的那个未知领域,许多事情尚难预料。”

中国经济增速放慢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萨克森报》认为,德国和欧洲企业都会成为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战略的受益者:

“李克强总理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目前只有7.5%,对此,人们无需忧虑。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一种战略:从过分强调工业化的出口经济转为内需增长经济,13亿消费者该是这一内需增长的保障。将消费作为中心的这一经济战略需要时间。但它前景光明:对德国企业来说,中国现在就已经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如果李克强的路线加强了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欧洲生产商们的市场机会也会随之增加。 ”

摘编:凝炼
责编:洪沙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