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还是围城?
2003年3月29日几天来,人们就一直在议论巴格达攻坚战。然而,这场战役能否在近期内拉开序幕,仍是个悬念。美国在战争打响以来已经经历几番震惊,因而战争的灵活性恐怕成了确保这场战争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美国军官 -无论身在前线,还是坐镇五角大楼-正在就两项不同的战略比较着,权衡着,它们获胜的机遇和面临的风险究竟呈怎样的比例。
一个可能性是立即发动快速进攻,占领巴格达外围。不过要想做到这一步,必须首先突破共和国卫队设下的围绕巴格达的保护环线,不仅突破,还要战胜和消灭萨达姆的这支劲旅。然后打入巴格达城区,赢得巷战,最终占领这座城市。这项战略中最大的变数是巴格达居民的态度,对美国军队来说,这是一个不可把握的未知数。另一个未知数是城内巷战造成损失的大小。美国方面自然想避免过高的战争代价。
另一项战略是放弃快攻,转而围困巴格达,与此同时,在伊拉克南部同萨达姆的民兵组织展开激战,消灭他们的战斗力。
这后一项战略目前在美国军官中仿佛占了上风。它的一项长处还在于赢得时间,使美国进入伊拉克的地面部队得到兵力增援。周五,美国国防部宣布4月底前向伊拉克增兵10万,而这10万士兵当中包括战斗力极强的来自德克萨斯州的第4步兵师。在10万援兵赶到之前,美国和英国士兵可以向伊拉克居民分发救济物资,这样也许可以赢得伊拉克老百姓的好感并在世界舆论的批评声中改善一下不光彩的形象。
显而易见,以上两项战略截然相反。而讨论这样两项战略正反应了本次战争的特点。战争一开始,美国军方就为适应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地改变着他们的战略。当有关萨达姆去向的消息证实之后,华盛顿在3月20日比预先计划提前了战争开始的时间。战争打响后,美国遭遇到伊拉克军队预想不到的顽强抵抗以及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
美国战略家未能奏效的兵法战略中包括对巴格达的所谓震慑空袭。美国对这一行动的期待值过高,带来的失望不言而喻。本希望萨达姆政府在大规模的空袭之后一蹶不振,就此垮台,但这一效果却没有出现。现在,公开场合频频露面,振振有辞为观众读者讲解战事必然发展的退休军官们,已有收敛,表现出有节制的审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