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010210 Steuerdaten Berlin

2010年2月3日

这是一个来路并不光彩的礼物。德国舆论目前正在进行一场激烈争论,主题是:税收稽查部门是否应该出钱购买显然是偷窃而来的逃税数据。

一张写满偷税数据的光盘成了德国税收稽查部门的烫手山芋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根据《德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这是一张包含13万条数据的光盘,其主人显然是英国汇丰银行的一名37岁信息技术专家。其中有1300条记录是关于德国偷税漏税者的,涉及的偷逃税款可能高达1亿欧元。对方愿意向德国联邦财政部出售这份光盘,报价250万欧元。这是一个棘手的事情:政府如果购买偷来的东西,是否会变成窝赃者?或者政府应该购买这些数据,以保障那些诚实纳税者的权益?

自从有人提出要向德国有关当局出售据说记录了高达1500名德国逃税者信息的这份光盘后,"道德"这个词再次成为了德国政治讨论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一个政府是否可以购买显然是偷来的信息,然后再把这些信息用来作为打击刑事犯罪的证据?还是说,政府这样做的话自己就变成了信息犯罪中的窝赃者?德国总理默克尔本周一对此发表意见:

"正如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我也支持打击偷税漏税的行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尽一切努力,获得这些数据。必须为此展开谈判,以找到切实的方法。但是就目标而言,如果这些数据确实意义重大的话,我们就必须得到它们。"

这一观点得到了德国最有名的税务稽查员、德国税务工会主席昂德拉泽克无条件的支持:"我认为政府必须买下(这些数据)。这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是窝赃,而是关于刑事犯罪的信息,在本案中是涉及到1500名犯罪分子的信息。如果不获得这些数据,那才是一种犯罪。至于要为此付钱,这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必须获得这些数据。"

据《德国金融时报》报道,这些数据来自于英国汇丰银行的计算机。37岁的信息技术专家赫尔韦·法尔奇亚尼是整起事件的幕后策划者。他去年8月份就曾经尝试和法国有关部门做一笔类似的买卖。据法国方面表示,当时他兜售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13万条客户数据。但相关银行则称只有10个客户的信息被盗。第一次抽查检验的结果显示,如果政府获得这些数据的话,可能可以追回高达1亿欧元的税款。

但是不管购买这些数据能够抓住10个还是13万个偷税者,德国联邦数据保护专员彼得·沙尔坚持认为,这根本就是在玩火,"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全世界所有地方都有人大量盗窃数据,然后其中大部分都被标价出售。比如我完全可以想象,有人突然想到这么个主意,把那些违反波兰法律在德国工作的波兰妇女的数据交给波兰刑事侦缉机关。至于中国异议人士更是如此,他们必须确信,在德国服务器的数据是安全的,不会被卖给中国当局。这种数据贩子简直是寡廉鲜耻。"

沙尔进一步表示,贩卖数据的生意不应得到支持,而应加以打击。他强调,必须用法制手段对付偷税行为。符合法制精神的做法应该是,继续推进与瑞士正在举行的双重征税协定。其中应该就交换秘密银行数据达成明确的规定。2009年3月,在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之后,瑞士放松了银行保密方面的规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当时威胁称,要把瑞士放在"逃税天堂"的黑名单上。这才让瑞士人作出了妥协。

柏林的财政委员乌尔里希·努斯鲍姆认为,不仅邻国瑞士应该承担义务。德国也必须在打击偷税行为方面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他表示,联邦政府应该为此建立一个总体性的操作流程,特别是在有关瑞士的问题上。

早在2008年,德国就为了偷税问题展开了为时数周的讨论。当时有人向联邦刑事局出售偷来的,有关德国偷税者在列支敦士登的数据,价格是500万欧元。目前的事件也会和列支敦士登偷税丑闻一样得到解决,但只需要支付一半的价格。

不过,国家是不是真的成了窝赃犯呢?联邦数据保护专家沙尔对此显得比较克制,"不,这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窝赃犯,我不会这样说。因为国家并没有以不法手段获得钱财。但是国家支持了窝赃行为,已经非常接近于犯罪事实了。我想,法制国家应该小心提防,不要把自己置于离非法行为如此之近的地步。"

作者:Richard Fuchs/石涛

责编:叶宣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