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斯坦福大学177名学者联名要求美司法部停止执行“中国行动计划”

2021年9月13日

美国斯坦福大学177名学者、教授联名向美国司法部发出公开信,要求停止在美国大学内搜查中国间谍。这封公开信指出,特朗普任期内美国司法部推出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引发了人们对种族身份背景的担忧,正在损害美国的研究能力和科技竞争力。

2018年,时任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发起“中国行动计划”,内容包括对涉嫌从事商业秘密盗窃和经济间谍活动的公司和个人展开调查并起诉,应对中国海外投资构成的威胁,反制中国的情报活动和恶意海外影响力活动。
2018年,时任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发起“中国行动计划”,内容包括对涉嫌从事商业秘密盗窃和经济间谍活动的公司和个人展开调查并起诉,应对中国海外投资构成的威胁,反制中国的情报活动和恶意海外影响力活动。图像来源: Reuters/A. Kelly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一(9月13日),美国斯坦福大学177名教授、学者联名签署一封公开信,要求美国司法部终止执行歧视性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

公开信中指出,“中国行动计划”导致针对学术界研究人员的调查和起诉显着增加,但其中大多数案件与知识产权盗窃或科学/经济间谍活动无关。这些调查不成比例地针对华裔研究人员。这一计划造成的寒蝉效应使得许多学者不愿来美或留在美国。

2018年,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发起“中国行动计划”,内容包括对涉嫌从事商业秘密盗窃和经济间谍活动的公司和个人展开调查并起诉,应对中国海外投资构成的威胁,反制中国的情报活动和恶意海外影响力活动。国际人权组织大赦国际评价认为,该计划执行时却成为一项针对在美国的亚裔的种族定性政策。

美国司法部发言人霍恩巴克(Wyn Hornbuckle)针对这一指责回应称,美国政府“致力于打击(中国)政府破坏美国国家安全和损害经济活动的非法努力”。但他承认针对亚裔美国人的仇恨犯罪的威胁正在增加,“我们认真对待对歧视问题的担忧”。

中方回应称,“中国行动计划”对中美关系和美国亚裔群体都造成了损害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Kyodo News

中国外交部在9月15日就学者联署一事做出回应。发言人赵立坚称,该事件再次证明"越来越多美国国内人士都认识到,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实质上就是美国反华势力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华进行遏制打压的工具",表示这一计划对中美关系和美国亚裔群体都造成了损害,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歧视现象,并敦促美方"停止干扰科技人文等领域的正常交流与合作"。 

由29318名受影响者签名的请愿书

今年4月9日,美国亚裔推进正义协会(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向白宫递交了一份由29318名直接受影响者签名的请愿书,呼吁美国政府停止因亚裔的种族而做出歧视性的评判,并终止美国政府的“中国行动计划”。请愿书的联署者描述了他们如何被美国政府和执法部门针对并成为替罪羊。

这家协会表示,2018年8月,作为美国联邦机构之一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以知识产权窃取威胁为名向1万多家机构发函并展开调查,结果导致亚裔美国科学家辞职、被解雇和终止合同。在被调查人员人中,82%是亚裔美国人和亚裔后裔。

今年8月19日,美国20多个亚裔团体联名致函总统拜登称,美司法部正在实施的“中国行动计划”使亚裔移民特别是华裔科学家遭受种族歧视、监视和不当起诉,应予暂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新闻例会上说,“中国行动计划”先设办案指标、再查案,“如此罔顾司法正义的做法只会造成冤假错案”。他指出,“中国行动计划”,“实质上就是少数反华政客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华进行疯狂遏制打压的工具”。

"争取了半个世纪的人才流入,现在就不要了吗?"

美国司法部公布过至少27件与“中国行动计划”相关的案例细节。这些案件有些涉案人员已被定罪,有些案件已经销案,还有的案件仍在审理过程中。

上周,美国地方法院宣判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华人教授胡安明无罪。法官指出,检察官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胡安明有意欺骗提供资金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此前,该案件也被美国司法部列入“中国行动计划”。

斯坦福大学公开信的召集人迈克尔逊教授(Peter Michelson)说:“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联邦调查局通过调查和审讯都只是为了吓唬人。这么做对国家利益是有害的。”

美国前能源部长、诺贝尔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朱棣文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中国行动计划”非但无助于保障美国在技术和科学方面的优势,反而有可能损害美国在科学方面的领先地位。他说:“我们争取了半个世纪的人才流入,现在真的就不要了吗?”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