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斯大林格勒战役与第六集团军的覆没(上)

2003年1月28日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战争史上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希特勒想攻取斯大林格勒并从而改写历史,没想到却自取灭亡。1942至1943年冬季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共有14万5千名德军士兵毙命,被俘的9万多人中只有6000余人得以生还德国。苏联红军阵亡50万人,受伤及被俘者60万人。

战壕中的纳粹第六集团军士兵图像来源: AP

1942年7月中旬,第六集团军在最高统帅保卢斯将军的指挥下向斯大林格勒发起了进攻。短短几个星期之后,德国似乎眼看就要实现目标。8月,德国军队攻入斯大林格勒,并开始一步步夺取这座城市。与此同时,纳粹宣传机器在德国国内对德军的胜利做了大肆渲染。德军最高统帅部预言,苏联红军10月中旬将濒临灭亡。

这完全是一个谬误,因为,德国军队始终没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的每座房屋都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但德国百姓却并不了解实情,德国人听到的关于东线战场的消息全部是正面的报道。希特勒本人也大肆炫耀德国的胜利。11月8日,他在慕尼黑宣布了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消息:

“我想去伏尔加,去伏尔加地区某个特定的城市。这个城市正巧和斯大林同名。但我去那里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因为那里的意义非常重要。那是一个3千吨货物的巨型中转站,这才是它的吸引力所在。大家知道吗,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拿下了这座城市。”

在德国人欢呼雀跃的同时,前线却出了问题。苏联红军开始反攻。保卢斯将军统帅下的第六集团军秋季出现了后备役不足的问题。而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却扩充了兵力。11月19日,苏联红军开始反攻。最初的目标并不是第六集团军,而是德国的仆从国军-罗马尼亚的第三集团军。这支部队装备差,无力抵御苏联的进攻。1942年11月19日,形势发生了不利于德国的转变。但德国国内封锁了有关消息。纳粹宣传机器报喜不报忧。纳粹新闻广播报道说:

“11月21日,元首总部消息:国防军最高指挥部透露,斯大林格勒以南和卡尔梅克平原上的敌人在强大的坦克火力掩护下发动了进攻。一支敌人机械化部队被歼灭。顿河下游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也顽强抵抗。一支突围的苏联骑兵加强团被重新包围并被歼灭。”

霍尔斯特.灿克的步兵师也在此刻接到命令,撤离原来的阵地,去增援第六集团军。但霍尔斯特.灿克及其部下并不了解苏联人发动反攻的确切情况。霍尔斯特.灿克说:

“那几天特别混乱,我们根本不知道苏联人已经挺进了多远,他们的兵力状况怎麽样,有可能在哪些地区不断发动进攻?11月底至12月初,我们被迫在西部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这时,我们才知道,我们已经被包围了。但11月19日之后那些天的形势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不透明的。”

德军自始至终都没能突破包围圈。保卢斯将军在包围圈收紧前一天向最高指挥部请求,为避免被包围的危险,撤回第六集团军。但指挥部不为所动。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指挥部下令,竭尽全力死守斯大林格勒。对这一决定有关键性影响的是空军最高指挥官赫尔曼.戈林作出的疯狂保证,从空中向被包围的25万德国士兵提供补给。这一承诺却一天都没有真正得到过落实。

共22个师在斯大林格勒落入了包围圈。当年21岁的高炮中队士官特奥.贝尔格拉特也身在其中。希特勒死守的命令也传达到了他和战友那里。但大家都没有对这个灾难性的决定公开抱怨过。特奥.贝尔格拉特说:“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希特勒毕竟还是德国的元首。部队是以他的名义参战的。士兵面对国旗所立下的愚蠢的誓言当时还有一定的束缚力。”

德国士兵为忠实于元首和祖国而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当时的条件越来越恶劣。11月底开始下雪。德军被包围后,后勤供应状况迅速恶化。霍尔斯特.灿克回忆说:“12月起,供应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例如,每日的面包配额不超过50克,或许还能喝上一碗热汤。因为我们养了为数不多的几匹马以供不时之需。”

饥恶和寒冷降低了士气。士兵们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这时,却传来了德国部队计划从外部增援解救的消息。霍尔斯特.灿克和战友们都象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请点击链接,继续阅读下篇)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