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新党员给中国带来变化

2008年8月1日

从2002年至2006年,中国共产党吸收了近1200万新党员。外交月刊德文版发表文章分析了这些新党员给中共带来的变化:

真的会有变化吗?图像来源: AP

“党和政府中的领导干部入党目的很明确:党籍是行使公职并参与行政权力的手段。其它人的入党目的不尽相同。一名大学教师说,‘我要想升迁,就必须履行这个手续。’党籍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建立网关系、在职业上取得成就,而且也是富裕生活的保证。”

文章也注意到,知识分子入党还有另一项好处:可以拥有更多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可以在小圈子内更自由地讨论问题。文章说:这也许就是中共十七大所说“党内民主化”一词背后的含义:

“几年前,党校就开始讨论‘保守型的民主化’。意义深远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既能维持权力和稳定,同时又提供表达意见和选举的可能性?考虑的方案是在党内允许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的思想‘方向’存在。按照这个模式,共产党一如既往拥有权力垄断,但更多是以二战后的日本自民党为榜样。欧洲或美国的模式也在考虑范围之内,即两大全民党在主要的问题上看法一致。只要达成一致的愿望大于发生冲突的潜在力量,就可以保障稳定。所以,精英集团内部的民主化可以促成政权改革,但又不危及稳定。”

自2002年以来,党的领导在执行这条路线。与“和谐社会”、“小康”和“可持续发展”等口号并行的是减轻农民税负、有限度扩大社会保险和放松户口限制等措施。所以:

“乍看起来,中国仍然是僵化的体制,但内部缓缓进行的改革已改变了大范围内的政治平衡。短期和中期还谈不上选举,‘党内民主化’也只限于一系列小试验,使改革保持在固定范围之内。已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乡村民主试验只限于乡村内部事务。现在,党的民主化情况与此相似:讨论问题和提出反对意见的权利仍然局限于挑选出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同时又要防止讨论失去控制。

必须承认,与二战后的第二次民主化和前东方集团国家第三次民主化的浪潮相比,中国保守型民主化的尝试很微弱,但它完全可以于西欧国家十九世纪的第一次民主化浪潮相提并论。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的西方面临同样的问题,区别在于,今天中国的当权者并非主要害怕革命,而是担心混乱。中国的精英们在寻找一个公式,按照这个公式,既能不发生冲撞、走向民主,又能同时保证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集团’。”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