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新冠疫情即将结束?

2022年2月6日

奥密克戎能给疫情带来转机?抑或疫情即将宣告结束?人们有理由这么乐观吗?事实上,最靠谱的答案是,我们对疫情走势还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Deutschland | Coronavirus |  Maskenpflicht in der Frankfurter Innenstadt
图像来源: Florian Gaul/greatif/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现在的情形有些不可思议,一方面,德国感染人数和感染率每天都在创新记录。如此多的单日新增病例如果出现在去年,政府早已采取了全国性的停摆措施。另一方面,人们对疫情结束却信心满满,甚至已经开始了有关结束防疫限制的讨论。

丹麦的十万人七天感染指数已经上升到了惊人的5200,但政府却取消了几乎全部防疫措施。丹麦政治学者彼得森表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继续实施限制措施将会给"经济、民众幸福感以及民主权利"等诸方面都带来损失,因为这些限制渐渐会让人们产生"疫情疲倦"。为丹麦政府防疫政策提供咨询的彼得森表示:"停摆会让人们产生相互猜忌,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放松限制措施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疫苗提供了必要的保护,使疫情的危害减弱了许多,即使不幸"中招",人们也不再惊慌失措,毕竟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概率已经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此之外,欧美部分国家已经过了感染高峰,情况正在明显好转。

恰恰是传染性极高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有可能会为这场历时两年多的疫情划上句号,至少很多人对此充满了期望。

新冠病毒当然并不会从此销声匿迹,它今后仍会不时在某个地方突然现身,但终究不会造成全球性的影响。这场疫情终将结束,我们又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了。

这样的乐观情绪有依据吗?奥密克戎能为疫情划上句号?老实说:我们还不知道答案。

今后会怎样仍是个未知数

没有任何专家、政治家和记者能够准确预言未来几个月的疫情走向,因为我们无法准确预言这个狡猾的新冠病毒今后还会出现怎样的新变异毒株。我们唯一能准确预言的,就是新冠病毒一定还会出现新的变异体。病毒选择人类作为其宿主之后,通过变异而斗智斗勇的过程就会不断推进。

尽管感染率不断飙升,但丹麦却基本放开了防疫限制。图像来源: Liselotte Sabroe/Ritzau/Scanpix/imago images

德国不伦瑞克市海姆霍茨传染病研究中心的专家克劳泽此前对媒体表示:"今后是否还会出现能够绕过人体免疫系统、并引发重症的新变异毒株,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对于所谓奥密克戎将导致全球性疫情结束的乐观看法,我并不能认同。"

还有一种可能的场景则是,奥密克戎导致的传染潮会逐渐减弱,它不再是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毒株。慕尼黑工业大学病毒学研究所所长普罗茨( Ulrike Protzer)表示:"奥密克戎传染力减弱之后,德尔塔卷土重来是完全有可能的场景。"

全球疫情即使转为地方性流行病 但风险也依然存在

无论是新型变异,还是原有毒株,无论其毒性是强是弱,新冠病毒的任何一种毒株都可能再度出现。即便是全球性大流行转变成了地方性流行病,但其危害性并不会因此减弱,也随时都有可能引爆新的疫情。

不来梅莱布尼茨传染病预防研究所的泽布(Hajo Zeeb)对德国之声表示: "全球性疫情转变为地方性流行病之后,并不意味就可以皆大欢喜高枕无忧了。因为一个新的变异毒株就可以使情况立即出现逆转,再度发生大规模的病毒传播。"

泽布说:"如果疫情不能转变为地方性传染病,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长期面对疫情困扰,也会不断出现大规模的传染,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应对准备,一方面要保持谨慎,另一方面要接种疫苗,我们已经有了非常有效的疫苗,这一点很值得庆幸。"

艰难的决策

尽管前景并不明朗,但我们还是应当依据现实情况做出必要的决定。在目前的疫情形势下,是否可以逐步放宽防疫限制,即使由此造成更多人感染也在所不惜?当然,这并不是科学家们能够做出的决策,而是要由政治家们来定夺的事情。

莫尔斯市肺病医院主任医师福斯哈尔( Thomas Voshaar)形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为摆脱全球疫情提供了可能途径,为此目的他曾在媒体发出让奥密克戎广泛传播的呼吁。他表示,让所有人都感染病毒,才是使全球疫情转变为地方性传染病的自然途径。

至于医院能够应对如此众多的感染病例,福斯哈尔则并不担心。他说:"没有迹象显示,感染人数增加后会造成急救病床短缺的问题。普通病房就能够应付得了,而且坚持几个星期就大功告成了。"他认为,闯过这一关之后,情况就会大大好转,因此这样做是值得的。

流感同样需要风险评估

"我们能够接受多少人感染病毒?我们能够避免多少人感染,我们又愿意为此付出多高的代价?"传染病学家克劳泽认为,这并不是纯粹的医学问题,整个社会需要就这些问题达成共识。

这些问题当然很难找到标准答案,但克劳泽建议大家可以去比照流感的应对办法:"中等程度的季节性流感也会造成损失,但我们的社会显然是能够接受这些损失的。"

将新冠疫情同流感相互比较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毕竟人类也无法将流感病毒赶尽杀绝。流感会定期发生,而且总会出现新的流感病毒变种,但我们已经习惯了同流感病毒共存的生活。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我们应对流感的免疫力也在不断增强。

通过每年接种疫苗,可以确保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病患者拥有应对变异流感病毒的免疫力。

新冠病毒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来应对。慕尼黑工业大学病毒学研究所的普罗泽表示:"接种过疫苗的人,如果再被感染一次,那么他们的免疫系统就能很好地应对新的变异毒株。"

老年人及基础病患者群应在今年秋季接受第四剂疫苗注射。图像来源: Fredrik Hagen/NTB/AP/picture alliance

因此,高风险人群很有必要考虑今年秋季再去接种第四剂疫苗。普罗泽表示,来自以色列的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在以色列很多人已经完成了第四剂疫苗的接种。

灵活应对

尽管我们并不清楚未来疫情的走向,但对于新冠病毒的顽固多变,我们已经有所领教。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同新冠病毒长期共存做好准备。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经掌握了一系列应对新冠病毒的手段,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我,并根据疫情变化随时做出必要的反应。

我们已经学会了同新冠病毒共同生活。为了生存下去,新冠病毒的适应能力极强,但我们人类同样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