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新加坡大选对中国的启示

2011年5月23日

上周,香港媒体报道和评论的焦点主要有:"五一二"大地震三年,但"豆腐渣工程"的追查何以久拖不决?新加坡大选给中国带来什么启示?

Singapore's Prime Minister and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ruling People's Action Party Lee Hsien Loong, fifth right, arrives with his party members at a polling station on Saturday May 7, 2011 in Singapore. Singapore's ruling party faced its toughest challenge since independence in 1965 as voters in the Southeast Asian city-state went to the polls Saturday for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AP Photo/Wong Maye-E)
本次大选是李显龙经历的最大挑战图像来源: AP

只有冷冰冰的数字

"五一二"大地震已经整整三年了,然而当年令人心碎的"豆腐渣"工程内幕却不了了之。香港《苹果日报》本周发表社评,题为《四川豆腐渣还要震出多少反革命?》。社评写道:"四川汶川大地震三周年。 8万多死难者、失踪者在官方文件中仍然只是冷冰冰的数字,没有姓名、简历;试图调查、批评灾区校园豆腐渣工程的人士、媒体,仍然甩不掉反革命的帽子,面对当局一波又一波的整肃;而官方网络急于为中共领导人歌功颂德,全然不顾他们的欢呼,对死者及亲属们是怎样的羞辱、伤害。……时至今日,每当内地政局一有风吹草动,那些曾参与调查或批评豆腐渣工程的人士,还要被秋后算账,难逃被打成反革命分子的厄运。今年 2月,支持调查豆腐渣工程的四川作家冉云飞被拘捕; 3月,因声援黄琦、谭作人被捕 9个月的刘贤斌,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囚 10年; 4月,曾制作豆腐渣工程调查纪录片《老妈蹄花》、《花脸巴儿》等的艺术家艾未未被失踪,迄今音讯杳然。"

震后的映秀图像来源: AP

社评还写道:"众所周知的是,中国当局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的形象较为正面,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温家宝的表现。他在现场指挥救援、慰问灾民、训斥军人等消息,都广为报道、备受赞赏。但是,随着当局拒绝追究豆腐渣工程责任,随着陈情者在温家宝重返灾区时被监控隔离,随着一个又一个维权人士被捕、被判囚,中国当局故态复萌,渐渐撕下救灾初期的开明面纱。豆腐渣工程震出的反革命越多,震出的当局专制面目就越清晰。"

新加坡:新世代的挑战

新加坡最近的大选,反对党大胜引起全球关注。《明报》本周发表香港学者张炳良的文章,题为《新加坡选举的启示》。文章说:"自新加坡1965年宣布独立以来,人民行动党一直执政,俨然成为长胜的政府力量,反对派阵营自60年代社会主义阵线杯葛大选的左倾冒进路线挫败后,几十年来一直不振。今次突围而出,气势骄人,执政党怎能掉以轻心?反对派以近年新加坡虽经济持续增长但社会矛盾日现(如收入差距扩大、物价上涨、新移民及外国专才劳工涌入占人口四成令土生新加坡人不安等),作为竞选主轴,它突出的不是要取人民行动党而代之,而是指出其执政日久而与人民(特别是基层和年轻一代)的所忧所求脱节。新生代新加坡人的投票取向,在大选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其父母祖父母辈比较对人民行动党“感恩”,认为它把国家由一穷二白发展为国富民安,但新一代则对“家长式”管治日感疏离,并透过网络世界进行另类讨论与动员。"

张炳良的文章接着写道:"新加坡的大选结果,对人民行动党固然是当头棒喝,也对周边国家带来启示。中国领导人自邓小平年代起一直十分欣赏新加坡式既能维持经济增长、又保证政府稳定的“一党执政”开明议会民主制度。但就算如此超稳定的城邦国,今天也证明走不出新世代的挑战,而经济发展也同时带来物质主义下的种种新矛盾与新反思(亦即内地一些人对GDP主义的反思)。新世代政治其实也见诸于马来西亚反对派力量近年的壮大、香港“80后”社运的冒起,以至中国内地愈来愈多的网络论政。……显然,人民行动党急需改革该党以至新加坡的政治生态。两位前总理及党国元老李光耀与吴作栋高调宣布不再留任政府内阁(作为资政)在在表明,选后人民行动党正欲大事革新及年轻化,以响应反对派的挑战,而非像李光耀年代只求采取打击及孤立对手的方式。"

张炳良的文章最后写道:"无论如何,新加坡选民,透过今次大选,带来了“新加坡之春”,开展了新国一个可以多姿多采的新格局、新时代。若人民行动党汲取教训、不断革新,而反对党派也不流于一时抗议,而是坚持理性多元、另类观点的议会路线,则一种良性互动、创意竞争的民主政治便能扎根起来,使新加坡政治终于可以摆脱独立一代的仇视性抗争形态,走出为国际上所讥的“不自由式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桎梏,也为亚洲其它国家地区反对运动的更新再造提供启示。香港的建制派和泛民反对派也宜分析新加坡的经验,建制派要学习人民行动党接受选民抉择、勇于革新的精神,而反对派也要反思如何结合抗争运动与理性议会政治,否则香港市民会像目前不少调查所发现,既不信任政府、也不信任政党(包括民主党派)。"

李华 摘编

责编: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