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旅游的阴暗面

Ines Eisele
2018年8月26日

年复一年,旅游业刷新自己的纪录。如今,全球旅游人数年均不下13亿。然而,在许多地方,住民和环境在旅游潮的重压下呻吟。

Massentourismus Gran Canaria - Playa de las Canteras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H. Wilhelmy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年中,又到了这一季节了。世上很多地方,出游者尤其众多,纷纷前往泰国、地中海或坐游轮出行。

根据全德汽车俱乐部旅游监测部提供的数据,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平均每年作两次至少5天的旅游;六分之一的人甚至旅游更多。德国人旅游日益频繁,越走越远。而他们并非唯一的人群。

越来越多的、价钱越来越便宜的航班以及越来越多的人能享受假期,导致旅游业急剧增长,印度或中国便是这种情况。1995年,全球出境游人数为5.31亿,去年,数量增至13亿。

预测:旅游业化

外来游客喜欢去那些旅游胜地,在声名显赫的背景前用自拍留下永恒的纪念。但是,对本埠居民而言,早已是烦心之事,比如在威尼斯,每小时都有游轮到港,吐出数千观光客蜂拥上岸。

马略卡人也早已厌倦了人满为患的海滩、缺水、以及来自境外的烂醉客人们。2017年秋,岛上居民组织起抗议大规模旅游的迄今最大示威。

豪华游轮“维多利亚女王号”正驶往威尼斯港口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nsa/A. Merola

过去几年里,尤其是城市游大增。人类地理学家弗赖塔格(Freytag)解释说,"其结果是,某些城区,一房难求,租金高企",使用结构也相应改变,商业极力迎合游人的需求。他指出,"这种俗称的旅游业化产生了类似于缙绅化的效果,较穷的住民被排挤,相关住区日益同一化"。

典型的巴伐利亚风格?

还在上世纪50年代末,作家恩岑斯贝格尔(Hans Magnus Enzensberger)就曾写道:"游人摧毁他找到的东西"。但凡观光客过多,文化就会堕落为纯粹的背景,这一现象, 弗莱塔格也予以了证实,只是有所限制。他说,"某种程度上,原初态当然会失去,不过,它也总与观者的眼光有关。一个德国人会认为,游人如织的新天鹅堡宫不过是人为导演出来的景点;众多远道而来的观光客们却激赏此地,认定她是典型的德国风格,或巴伐利亚风格,因此,尤有原初味"。

以环境为代价

不仅如此,环境也深受其害。旅游研究者施穆德(Jürgen Schmude)旅游业要为5%的全球空气污染负责,并由此推进了气候转变。他指出,尤其是越来越频繁乘坐飞机来回,导致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增加。

新天鹅堡是德国最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C. Wallberg

这位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指出,在旅游地,游客们自然也同样会导致生态破坏,比如,垃圾、过度用水、滑雪,或不讲环境保护的潜水,游轮旅游也绝不是一种有利于环境的观光方式。

"软性"旅游之梦

尚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应对大规模旅游带来的后果?施穆德表示,没有最佳解决之道,但政界和旅游组织者应该知道,某地的承受界限在哪里,这样,就可以尝试着,加强淡季,或限制住宿数量。

而如果行动手段现在便已有限,则未来会是什么样子?2030年,全球游客数量会比现在再增加一倍。施穆德教授指出,这将是一个大问题,对此,迄今没人有答案。他表示,尽管还会开发出新的旅游点,但它们难以应对游客的增长数量。

不迈出国门,也能找到风景宜人的度假地图像来源: DW/Chase Winter

虽然有这些警报式预测,人类地理学家弗莱塔格仍反对只负面看待旅游业。他指出,原因在于,旅游业将继续是特定地区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

他表示,另外,每个旅游者都可以自觉地、主动地在个人条件下以更有利于环境的方式旅游,即"软性旅游"或"生态旅游"。怎么样,出游哈尔茨山(Harz),而且,是在淡季?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