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日美外长、防长共同喊话中国 专家:空前强硬

2021年3月16日

日美两国的外长、防长在东京会晤,对中国在印太地区扩张影响力表示高度忧虑。双方还强调了美日同盟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支柱”。此后,美国国务卿与防长还将前往韩国。而在3月18日,美中两国将举行外长会晤。

Japan USA Treffen der Außenminister
3月16日在东京举行的“二加二”会议上,布林肯(左一)正在与茂木敏充(右一)交谈图像来源: Kim Kyung-Hoo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日美两国的防长、外长3月16日在东京发表联合声明,对日益增长的中国权力诉求表示“严重忧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防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前一天抵达日本,其行程主要内容就是与日本外相茂木敏充以及防务大臣岸信夫举行 "二加二"会谈。

会谈后发布的联合声明谴责了“中国在南中国海水域的非法诉求和非法行动”,还对北京最近修法允许海监船在东中国海争议岛礁周边开火表示担忧。

“前所未有的强硬措辞”

分析人士指出,该声明的强硬措辞“前所未有”,这体现了东京与华盛顿对于北京致力于在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占上风的担忧。

东京明治大学国际关系学的教授伊藤刚(Go Ito)对德国之声表示:“这一声明措辞的强硬令人惊讶,特别是从日本角度来看,因为东京普遍倾向于采取更为微妙、更为外交的手法”,“我不得不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伊藤刚也称,鉴于中国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的地区影响力,日本政府内部充斥着挫败感和担忧,“北京实际上无视国际社会对于克制的呼吁”。“当然,这对日本影响较小,但确实让北京能够对该地区的较小的国家、欠发达的国家施加更大的影响力”,他说。

在会谈之前,茂木敏充3月15日在日本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的会议上曾说"日本和美国会针对中国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表达坚决反对的立场"。茂木敏充还说,布林肯和奥斯汀的来访是向世界展示美日联盟"不可动摇的好机会"。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则于本月早些时候表示,新修订的《海警法》"不针对任何国家"。

在3月16日的“二加二”会谈中,布林肯也强调,半个多世纪以来,美日军事同盟“不仅仅是美日两国、更是本地区乃至全世界和平、安全、繁荣的支柱”。美国国务卿说,美国和日本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包括民主、人权、法治。“但是这些价值观正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受到威胁,包括亚太地区,比如缅甸。中国也以另一种方式威胁这些价值观。”

美国防长奥斯汀则在与日本防卫大臣奥斯汀的单独会晤中说,在当前“日趋严重”的安全环境中,美日同盟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前所未有地重要”。

两国的联合声明还提到了日、中、台之间的钓鱼列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争议。声明写道:“美日两国继续反对旨在改变现状、破坏日本对群岛管辖权的单边行为”。美国方面还表示,对日本做出的共同防卫承诺也适用于该争议岛屿。

对于联合声明在钓鱼岛等问题上警告中国,伊藤刚表示,“我的感觉是,鉴于日本和美国的强烈反应,中国可能会有所收敛,并试图利用其实力吸引更多国家站到自己一方”,“北京将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朋友”。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T. Ohsumi

布林肯和奥斯汀联名撰文

布林肯和奥斯汀周日(3月14日)共同在《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美国的同盟关系在世界上是"力量倍增器"》的客座评论。其中写道,中国非常有意愿"利用胁迫策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让我们再次看到与盟国合作至关重要"。

两人还在文中表示,美国将和盟国一起,"就中国在新疆和西藏侵犯人权、在香港系统性地侵蚀民主、削弱台湾民主制度以及在南中国海提出违反国际法的主张,追究中国的责任"。

对于布林肯和奥斯汀联名撰文,中国外交部在3月15日做出回应。据官媒环球网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任何国家之间的合作都应秉持开放包容理念,而不是固守零和博弈思维。他说,这些言论"说到底这都是所谓"中国威胁论"的陈词滥调,注定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死守冷战思维只会害人害己"。

目前正值中美高层会晤前夕:按计划,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于3月18日和19日在阿拉斯加会晤,探讨诸多问题。

走进加贺号!直击美日军演现场

01:2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Julian Ryall/文山/王凡/乐然(综合报道)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