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明镜周刊”出版六十周年

潇阳 编译2007年1月4日

德国最著名的时政新闻类杂志“明镜周刊”今天(2007年1月4日)庆祝它的六十大寿。步入花甲之年的“明镜”虽然没有了初生牛犊的锐气,但是也没有垂垂老矣的迹象。

1947年1月4日出版的创刊号“明镜”周刊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明镜周刊”于六十年前由鲁道夫.奥古斯泰因(Rudolf Augustein)在汉堡创立出版。奥古斯泰因本人已经于四年前去世,也许年轻的一代德国人已经不清楚奥古斯泰因其人其事,但是他一手经营的“明镜”如今早已是德国人心目中的一份不可缺少的时政刊物。德国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世界报”在“明镜周刊”六十大寿之际,发表署名托马斯.施密特的文章,向同在汉堡的“业内大佬”致以敬意。以下是这篇祝寿贺词的要点:

如今在德国,夸奖“明镜周刊”已经是有点不合时宜了,就连“明镜”自己也染上了吹毛求疵的德国式毛病。左派的柏林报纸“日报(taz)”在“明镜”六十大寿时“恶毒攻击”说,“明镜”已经偏离了创始人奥古斯泰因的批评精神,现在陷入了一小撮自以为是的家伙的手中,不再是奥古斯泰因所比喻的“民主的大炮”。

今日的“明镜”既不是“民主的大炮”,也没有堕落到无足轻重。明镜是在二战后的废墟上建立的,它创办之初就给德国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有着昂格鲁撒克逊味道的新鲜空气吹进了死气沉沉的德国。从“明镜”诞生之日起,德国的新闻业就有了一种全新的变革,它不再是统治阶层的工具和传声筒,也不再对政坛的达官要人充满恭敬。“明镜”是反权威的和富有挑衅精神的,它尊重的只有一个,那便是事实。在“明镜”人看来,这个世界的表象十分可疑,新闻人的使命就是揭露,就是粉碎神话。

政治家是“明镜”这一“民主的大炮”的主要炮轰对象。在德国的传统中,政治家是有着一种至上威严的大人物,而这些大人物在“明镜”中,显露出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的原形。今天,政客在德国社会中早已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政治作为职业也不再是一种让人羡慕的职业,而这多多少少要感谢“明镜”的作用。不过,就像民主也可以是双轫剑,对政治的全面“炮轰”也难免会导致对政治的妖魔化。

汉堡的“明镜”总部图像来源: AP

一向善于搅水的德国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对“明镜周刊”的看法颇为独特。他嘲讽地说,“明镜”以自己的方式将世界眼光和土里土气混合在一起,而“明镜”的读者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把所有头戴有羚羊毛装饰的猎人帽的南德乡绅(暗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都看成是头脑敏锐的知识分子。瓦尔泽说,“明镜”在气质上倒是与短命的和小家子气的莱茵共和国(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在莱茵州和威斯特法伦兴起的地方分裂独立运动的产物)很般配。瓦尔泽挖苦说,“明镜”抓住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政客的小辫子不放,不依不饶地追踪他们的实际的或是可能的大大小小的错误或者是过错,而其中最适合做靶子的莫过于来自巴伐利亚的基社盟主席弗兰茨.约瑟夫.斯特劳斯。在“明镜”的眼里,大块头斯特劳斯简直就是权力威胁民主的典型。

不管怎么说,今天的“明镜”虽然步入老年,但依然是那么富有成就和独一无二。“明镜”虽然不再像1962年被“镇压”事件时那么风光,但是这也是时代的必然。今天,“明镜”早已完成了政治启蒙的使命,读者们不再需要一个揭示幕后政治运作的新闻导师,因为今天的世界早已被启蒙得够了,早已被“解魅”得可以了。今天,地球人都知道,世界更多地是被“坏蛋”们所操纵,所以从这一角度看,启蒙的“市场需求”已经大大地萎缩了。还有就是,全球化和世界联网使得今日的世界更加复杂,“明镜”虽然还不至于该退休了,但是它叱咤风云、主导公众舆论的英雄时代毕竟是过去了。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