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如今,中国向太空发射火箭的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2018年,中国完成了39次火箭发射,而美国是31次,俄罗斯是20次,而整个欧盟只有8次。
中国国家航天局启动的"中国探月"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今年1月4日,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而且中国还计划未来几年建立一个轨道空间站,然后在2030年代实现中国航天员登月。从1972年开始,就再也没有宇航员登上月球了。
如今,中国在民用以及军用太空计划上的支出远超过俄罗斯和日本,仅次于美国。中国领导人克服了几十年的滞后发展,有条不紊地复制其他宇航大国的发展模式:1970年发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2003年实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2012年中国完成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同时,中国自主建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回应。
"如果他们(中国人)继续沿着这条轨道前进,他们将在空间技术方面迅速超越俄罗斯",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所(CSIS)的军事太空计划专家哈里森(Todd Harrison)说。
太空竞争的关注重点
在商业卫星发射领域,中国目前还没有对老牌航天大国构成威胁。目前,市场仍然由美国的SpaceX和欧洲阿丽亚娜太空公司以及俄罗斯主导。另外,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与美国也还有差距。
在"嫦娥四号"成功月背登陆后,NASA(美国宇航局)的负责人向中国表达了祝贺。然而从2011年起,美国法案就禁止与北京进行太空合作。
尽管距离实现在月球或者小行星上开采矿物和水--特别是为火箭提供燃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美国SpaceX这样的企业已经开始研究这个领域了。
法律真空
与冷战时期不同,新的太空竞赛将主要在法律真空中展开。
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华盛顿和莫斯科通过谈判达成了几项太空条约,来保证科技上的合作、禁止太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太空法教授冯·德·邓克(Frans von der Dunk)表示,然而对于太空采矿这样的太空资源开发,它们过于模糊,无法确定其法律后果。
另外,这些上世纪的条约已经无法适用于新的军事技术:例如,反卫星激光、电子干扰以及中国2007年测试的那种反卫星导弹。我们的法律只适用于地球,而没有拓展至太空。大量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答。
如果在太空中,一颗卫星撞到另一颗卫星,这是否构成"攻击"?什么才算是"对等回应"(proportional response)?应该保护民用卫星免受报复,但是民用和军用双重卫星呢?一个国家如何应对无法确定起源的攻击?
"在太空中,区分武器和非武器非常困难",内布拉斯加大学太空法项目的教授比尔德(Jack Beard)说。然而,很难想象,地球上的重大武装冲突完全不会扩展到太空。"中国人一直在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准备,……他们一直在测试能够干扰我们通信的系统,我们从卫星到无人机的传输。"
"中国威胁论"有道理吗?
哈里森也表示,针对其太空系统的威胁,美国做得不够。这会让美国在面临攻击时有弱点。
与此同时,与华盛顿在冷战期间与莫斯科的交往相比,美国与北京在这个领域的对话几乎为零。哈里森说,"如果是涉及中国的太空危机,我们的军队都不一定知道该给谁打电话"。
不过,另一些观察人士则对这种在太空领域的"中国威胁论"持质疑态度。
华盛顿的安全世界基金会(Secure World Foundation)的威登(Brian Weeden)表示,一些中国威胁论的支持者将其作为从国会为NASA争取资金的一种方式。他说,"他们将与中国竞争看作是释放政治意愿和资金的关键,以便资助他们希望看到的那些项目"。
王凡/任琛(法新社)
1957年“斯普特尼克”号卫星的发射升空震惊了全世界。从此开始了超级大国间的一场声望和军事竞赛。直到今天还不断有更多的卫星发射升空。
图像来源: Imago/ZUMA Press
共有三只狗狗,莱卡(Laika)、Ptscholka和Muschka为科学献出了其生命。图片中的狗狗莱卡是搭乘“斯普特尼克2号”卫星首次进入太空的生物。然而它未能完成这次太空之旅。卫星成功发射数小时之后,由于卫星舱内温度骤升,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装备的莱卡最终死亡。
图像来源: Imago
苏联科学家展开生物太空之旅的尝试,希望以此为载人航天飞船进行试验。狗购莱卡的首次太空之旅3年之后,生物进入太空的试验终于成功。名叫Belka (左)和Strelka的两只狗狗 在太空遨游一天后安全返回地球。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Heritage Images
不仅“斯普特尼克”号卫星首次成功带狗进入太空,而且前苏联的航天业也谱写了载人进入太空的历史。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Gargarin )成为搭乘“东方一号”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太空遨游整整108分钟,降落时不是乘坐飞船而是凭借降落伞着陆在全球引起轰动。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D.Miller
仅2年之后,瓦伦蒂娜·特雷希科娃(Valentina Tereschkowa)就成为全球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她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49圈。这位女性遨游太空的目标是为了向世人表明,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可以“实现任何梦想。”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Keystone
这只名叫哈姆(Ham)的大猩猩穿着为它量身定做的航天服正在等待卫星发射升天。它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接受了长期培训之后,于1961年参加了水星探测的冒险之旅,并以此进行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它顺利通过了高温、失重、狭窄空间和孤独寂寞等考验。但是搭载阿尔伯特1号和2号升空的两只猴子则未能经受住考验而丧生。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
1965年,宇航员约翰·扬在进行双子座3号载人飞行时,偷偷将一块腌牛肉三明治塞进了自己的宇航服里。用他的话说,“是为了测试一下味道咋样”。然而美国航空航天局认为这不是可以闹着玩的。因为在失重情况下,漂浮的面包渣有可能损坏机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69年7月20日,全世界的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紧张地盯看着屏幕: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从“阿波罗11号”飞船走出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登月的第一个脚印,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他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已经成为一句历史名言。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Neil A. Armstrong
1978年,前东德宇航员希格蒙德·亚恩(Sigmund Jähn )乘坐"Sojus"宇航船前往苏联Saljut 6号空间站。作为登上太空的首位德国人他围绕地球环绕了8天的时间。返回地球后的亚恩在昔日的东德受到英雄般的祝贺。但是在德国西部他并非如此享有盛名。
图像来源: Imago/ITAR-TASS
在电影《星际迷航》中扮演宇宙飞船工程师斯科提的演员詹姆斯·多汗(James Doohan)生前的最后一个特殊愿望是死后将骨灰撒入太空。2005年,他和另外300人的骨灰盒被载入太空。这样的太空葬需要1000至5300美元。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RC
人类是否能够在太空生存?植物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自2013年以来,国际空间站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试验。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蔬菜生长状况不佳,但是百日草则更能适应在失重的环境中存活。对于未来的火星计划来说,一个重要的试验结果是,植物是不会自己长出来的。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