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朝鲜想创造既成事实”

2013年5月1日

朝鲜半岛局势未来将如何发展?开城工业园区这个项目是否就此宣告终结?美韩联合军演结束后,半岛能否重归平静?朝鲜问题专家波尔曼对此一一作出预测。

A woman runs on her way to catch a trolley bus in Pyongyang, North Korea, Thursday, April 11, 2013. A sign behind the bus reads: "Let's Uphold the Military First Revolutionary Leadership of the Great Comrade Kim Jong Un With Loyalty." (AP Photo/Alexander F. Yuan)
Bus in Pjöngjang Nordkorea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

(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之声:几个星期以来,朝鲜政府方面几乎每天都会发出新的威胁--不过这两个星期似乎朝鲜半岛局势平静了不少。为什么?

波尔曼:我想,原因主要在于,即使是朝鲜方面也不能长期维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他们特意坚持到了4月15日,朝鲜开国领袖金日成101岁诞辰之际,为的就是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对以美国为首的敌人予以威慑,显示了我们的实力。对于朝鲜政府尤其是金正恩来说,主要目的就是平稳渡过这一纪念日。我认为美国国务卿克里在4月15日之前对韩、中、日三国的访问也为局势的缓和作出了直接贡献--因为他释放出了美方愿意对话的信号。这就使得朝鲜陷入被动,很难再继续这样嚣张下去。

另一个因素,可能也是被媒体有所忽略的因素:在临近4月15日的时候,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大会,做出了一些重要决议,其中甚至有可能包括告别所谓"军事优先政策",转为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路线。可以猜测,这一段时间朝鲜半岛剑拔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平壤高层要对外制造一种高度紧张的气氛,以对内维持民众的团结,实际上是为了给实行一种在军事和经济之间更加平衡的发展政策铺平道路。

朝鲜专家波尔曼图像来源: FES

这种一方面挑衅和战争威胁接连不断,另一方面又发出缓和信号的循环游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金正恩是在全盘继承他父亲和祖父的路线吗?

在这个问题上,观察人士意见不一。我个人也不能确定,这是否真的为朝鲜惯用的行为模式。一方面,是因为金正恩制造紧张气氛和发出威胁的方式的确比他父亲和祖父在位时要更加极端和冒险;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形势--我指的是关闭开城工业园所造成的后果的确在实质上超出了以往的做法。此外,朝鲜不管在军用还是民用核能发展方面,都丝毫不肯松懈,他们是希望造成既定事实,然而同时也将自己带入了一个艰难的处境。

美国和韩国年度联合军事演习在多大程度上加剧了过去一段时间朝鲜半岛局势的紧张?

一方面,美韩两国不愿因朝鲜的威胁而产生动摇、更改军演计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我认为,美国方面在展示军事威慑力上也的确做得有些过头,比如在朝鲜半岛及周边增加各种军事资源部署,其中也不能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这就等于迫使朝鲜增加其攻击性的言论,因为这个国家其实一直感觉自己深受美国威胁。美国也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走出释放缓和信号的第一步--比如刚才提到的克里东亚访问之旅。即使美韩联合军演的确常常被朝鲜拿来作为挑起紧张局势的借口,但这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双方表现得都不够富有责任感。

让我们再来谈谈开城工业园区,那里已经停产将近一个月了。前两天,最后一批为数不多的韩国工人也离开了那里。专家预测,这个经济特区也许真的面临终结。如果真走到那一步,他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损失以及政治负面影响呢?

经济损失肯定是不小,但还是比较一目了然。韩国企业在开城每年创造的营业额大约在不到10亿美元。如果开城彻底关闭,朝鲜每年可能损失大约8000到9000万美元。这也就是在那里工作的朝鲜工人所领取的工资。他们工资中一大部分都要上交给国家。

美韩联合军演图像来源: Reuters

而相比之下,政治上的损失就要大的多,因为开城工业园区是韩国"阳光政策"时期的产物,它具有一定的试验田性质,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南北经济逐步相通融合的一个模式。然而,即使很多人现在预测开城要完了,但我们不能排除的一点就是:一旦政治环境发生变化,韩国若愿意走出和解的第一步,有足够的耐心去敦促开城工业园重新开放,那么局势还是可以转变的。当然,也许开城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也不会再有任何的合作模式,这也是有可能的。

波尔曼(Christoph Pohlmann)是德国艾伯特基金会(Friedrich-Ebert-Stiftung)驻首尔首席代表。

采访记者:Esther Felden 编译:雨涵

责编:张筠青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