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按照原有的惯例,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应该在今年9月举办一年一度的 "中国节"(Chinafest)。但当地网络媒体"VierNull"本周二(8月15日)报道,杜市政府已取消了这一计划。
杜塞尔多夫市政府一位发言人在回答《莱茵邮报》的询问时表示,取消中国节活动与目前德中关系紧张并无关系。"抛开眼下的形势不谈,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在考虑,重新评估中国节的现有形式,寻找其它更加聚焦对中国感兴趣的受众群体的形式。"
市府方面认为,传统的文化和国别节庆"并不一定是向这个城市的某个移民社区提供展示平台的唯一形式"。市政府另一名行政官员则透露,人们认为中国节的形式内容已经不够与时俱进,尤其是舞台上的一些文化节目已无法得到杜市华人社区成员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在杜塞尔多夫,生活着约6000多名中国人。
市政府发言人还补充说,今年举办活动的框架条件也不够理想。整个9月份杜塞尔多夫市的公众活动日期十分紧密,而由于建筑施工,以往举办中国节的市中心广场也无法使用,造成市政府未能在原有时间段找到合适的替代场地。
日本节、法国节呢?
这一决定引起了当地经济界代表的批评。杜塞尔多夫工商会的主席史密茨(Andreas Schmitz)对《莱茵邮报》表示,对中国节被取消感到遗憾,他说,"我们需要同中国有一种建设性的关系"。
史密茨不久前到过中国,为莱茵地区的德国企业牵线搭桥。对杜塞尔多夫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伙伴。已有600多家中国企业在该市落户。杜塞尔多夫市长凯勒尔(Stephan Keller)今年春天也曾率领一个代表团访问中国。
德中经济协会(DCW)的负责人赫克勒(Alexander Hoeckle)表示,欢庆节日和文化交流是一个良好关系的组成部分。他指出,杜塞尔多夫还有一年一度的法国节和日本节,偏偏把中国节拿掉是说不过去的。
自2011年以来,杜塞尔多夫和北威州的另外两个城市科隆和杜伊斯堡每年轮流举办中国节,2022年的中国节是在杜伊斯堡举办的。迄今杜塞尔多夫共举办了8次中国节活动,上一次是在2018年。
2014年9月6日上午10点,由中国重庆市人民政府、杜塞尔多夫市政府主办,中国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承办的第四届杜塞尔多夫中国节在杜塞尔多夫的Markt广场拉开帷幕。
图像来源: DW/Zhu Wie2014年9月6日上午10点,由中国重庆市人民政府、杜塞尔多夫市政府主办,中国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承办的第四届杜塞尔多夫中国节在杜塞尔多夫的Markt广场拉开帷幕。
图像来源: DW/Zhu Wie刚刚上任5天的杜塞尔多夫市新市长托马斯•盖泽尔(Thomas Geisel)市长发表开幕辞。“10年前,杜塞尔多夫和重庆结为友好城市。在经济、科学和文化领域一起携手合作完成了多个项目,这非常值得我们欣慰。今年,我会把我任期中的第一次国外友好访问献给中国!”
图像来源: DW/Zhu Wie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梁建全先生致开幕词:“杜塞和重庆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我们要让两个城市的人民真正意义上交流起来。”
图像来源: DW/Zhu Wie如同上一届杜塞中国节一样,这次又有多位来自重庆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艺术家来到杜塞尔多夫。陆晓刚先生正现场制作他的“梁平竹帘”。梁平竹帘起源于宋代,其以当地盛产的上等慈竹为原料,经30余道工序,抽成精细均匀、质地柔韧的纤细竹丝,随后以竹丝作纬,精心编织而成。
图像来源: DW/Zhu Wie来自重庆漆艺美术工作室的艺术家陈奇志女士正在现场制作漆器手镯。她先在一个黑色的手镯上画上图案,之后上胶,最后把盘中研磨打碎后的白色固态涂料上到涂好胶的手镯上。
图像来源: DW/Zhu Wie几位爱好刺绣的德国老太太在王晓平女士的展示台已经驻足了20分钟,她们一个劲儿的称赞王女士的刺绣艺术,其中一位德国女士拿着王女士的作品说:“我也刺绣,但手艺照她差远了,这件作品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看,差别都不大,反面没有任何瑕疵,也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活儿干的干干净了!太美了。”图中桌上的这件刺绣艺术品价格为3000欧元。
图像来源: DW/Zhu Wie布艺艺术是古时期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是以布艺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次中国节,重庆艺术家的展位上,放着大大小小20余件不同的全手工制作中国布艺作品。
图像来源: DW/Zhu Wie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一直以来都是杜塞中国节展示区域最重要的主宾之一,因为他们在有效的传播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让德国人了解“古代中国”和“新中国”的不同风貌。图中几位访客在该学院书法牛老师的讲解下,正在尝试用毛笔写汉字。
图像来源: DW/Zhu Wie杜塞尔多夫市市长盖泽尔(左一)先生和驻法兰克福总领事梁建全(左二)先生亲切与华为技术德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岳伦(右一)先生在华为展台交谈。
图像来源: DW/Zhu Wie市长盖泽尔先生在发表完开幕词之后,参观Markt广场上的“中国帐篷展台”。一路上,不断有杜塞各界人士上前和市长交流“中国心得”。杜塞当地中国杂志《MING(明)》的总编罗尔夫•沃尔姆(Rolf Wurm)先生向市长介绍自己办的中德双语杂志《MING》。
图像来源: DW/Zhu Wie来自重庆民族乐团的二胡演奏家在主舞台表演中国民俗乐。
图像来源: DW/Zhu Wie几把中国大折扇悬挂在陈子福艺术家的展台。陈先生来自重庆市荣昌县松竹轩扇庄。这些折扇都是纯手工制作,荣昌折扇也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像来源: DW/Zhu Wie“老外也会武术?”本次中国节,不仅是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们为大家带来节目,“有两下子”的德国当地民众也向大家展现出自己对中国的了解。来自杜塞少林会馆的学院正为来宾表演中国的国粹——少林武术。
图像来源: DW/Zhu Wie来自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的于淼老师现场找了几位对中文感兴趣的小伙子,正教他们“tang”的四个不同读音和含义。
图像来源: DW/Zhu Wie川剧变脸用于揭示剧中任务的内心及思想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里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来自重庆的表演艺术家的精彩“变脸”,让现场的观众连连称赞。
图像来源: DW/Zhu Wie 热情不再
这一活动以往也曾因当时受关注的政治议题引发争议。2017年,在刘晓波逝世后,大赦国际组织曾呼吁科隆市取消当年的中国节。中国节受到诟病的另一个原因是,该活动也得到中国官方的资助。
在德中关系降温的背景下,北威州中国节受到冷遇,在去年的杜伊斯堡就已见端倪。据VierNull记者回忆,与以往相比,主办城市对2022年的中国节宣传很少,活动现场的参与者几乎都是有中国背景的人士,而德国民众寥寥无几。
报道称,按照杜塞尔多夫市官员的说法,今年中国节停办并不意味着该市对以中国为主题的此类联谊活动没有兴趣,或许未来能找到更好的形式,2024年出现一个"中国节2.0"也未可知。
(综合报道)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