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来自中国的"继承者"

2014年6月22日

中小型企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不过,由于经营这些企业的家族难以找到合适的继承人,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小型企业已被外国投资商,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资本收购。

Chinesen gehen auf Einkaufstour in Deutschland
德国建筑机械巨头凯傲集团(Kion)已在中国人麾下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两年前,无法找到家族继承人的德国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易主中国大型建筑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成交额约5亿欧元,是当时中国人在欧洲最大手笔的投资。

其实,这样的收购案不过是冰山一角。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Y,前身为Ernst & Young)的彼得·恩里希(Peter Englisch)说,"中国投资者将目光瞄准了技术企业,那些难以找到继承人的无冕冠军。"他说,世界上所有的私人投资基金目前都将目光瞄准了这一市场。

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生产的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泵车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家族企业联合会主席斯蒂凡· 海德布雷德(Stefan Heidbreder)表示,"德国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对中国投资商来说现在是理想的收购目标。"

传统被打破

德国大约75%的所谓中小型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它们在高科技工业应用领域高度专业化,以富有创新精神闻名,是德国出口背后的强劲推动力。

但如今,子承父业的传统却越来越多的被打破。曼海姆大学中小型企业研究所的迪特勒夫·克瑟(Detlef Keese)说,仍然掌握在家族手中的企业越来越少,比例已经从90年代的70-75%降到现在的50%左右。

德国工商总会(DIHK)认为,这是人口老年化的一个表现,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心理学家、维滕大学(university of Witten)家族企业管理学教师阿瑞斯特·冯·施里佩(Arist von Schlippe)说,"很多情况下,孩子们都不想接父亲的班,因为他们知道这将付出怎样的代价。他们对生活有不同的想法。"

冯·施里佩还认为,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企业都处于"不仅需要创业精神,还需要管理能力的阶段。许多年轻人没有这样的能力,或者他们的父亲不相信他们有这样的能力。"

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都将目光瞄准了德国技术企业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ycj - Imaginechina

这位专家说,战后企业家将火炬交给下一代的第一波浪潮是在70年代,现在该由他们的孙子辈接过火炬了。而在东部德国,柏林墙倒塌后成立的企业现在也面临第一次代际交接。

中国人出价高

如果找不到继承人,有时也会出现管理层收购,也就是公司高管依靠私人投资基金的帮助购得公司。投资基金自己有时也会进行收购。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被竞争对手收购。

德国家族企业联合会主席海德布雷德说,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投资者往往是更吸引人的选项。中国人依靠现有的员工,常常保留现有管理层。普华永道(PWC)中德贸易小组负责人延斯-彼得·奥托(Jens-Peter Otto)补充说,中国投资者出价往往更高。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2012年到2013年间,中国人在德国的直接投资已从4600万欧元增长至6800万欧元。

德国建筑机械巨头凯傲集团(Kion)、集成电路生产商Prema,汽车锁系统制造商凯德(Kiekert),混凝土泵制造商施维英(Schwing)现在都已在中国人手中。

来源:法新社 编译:乐然

责编:李京慧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